[发明专利]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2214.5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潘强彪;邹本立;聂良邓;陈林渺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化科技(台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69/04 | 分类号: | C07C269/04;C07C27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王卫彬 |
地址: | 317016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酰胺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含化合物I的溶液A与含正丁基锂的溶液B,在‑80~10℃下反应后,再与含化合物II的溶液C,在‑80~10℃下反应,即可;溶液A中化合物I的浓度为5wt%~40wt%,溶液C中化合物II的浓度为5wt%~50wt%,溶液A及溶液C的流速分别为0.1~25L/s、0.1~1.5L/s,n为0~5的整数,且R1各自独立地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芳基”;R2为氢、C1~C6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的苯基的取代基为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R3为C1~C6烷基或“一个或多个苯基取代的甲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机合成中,酰胺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化合物(J.Biotechol.2016,235,32;Curr.Pharma.Des.2016,22,5029;Org.Biomol.Chem.2016,14,10134;Eur.J.Med.Chem.2015,91,15)。
在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中,胺类化合物的酰基化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可获得该类化合物的方法(Org.ProcessRes.Dev.2016,20,140;Photochem.Rev.2016,15,729;Mol.Bio.Syst.2015,11,338;Sci.Synth.Biocatal.Org.Synth.2015,1,329)。
在胺类化合物的酰基化反应中,正丁基锂作为添加碱的反应具有时间短、效率高、收率好的显著优点(Chem.Rev.2016,116,12029);但是,由于正丁基锂反应活性高,其参与的反应,体系会快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不可控,因此,该类反应通常在很低的温度(-80~-50℃)下进行,反应条件严苛;另外,在滴加正丁基锂过程中,若发生泄漏,容易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一般工业生产上,都是在低温环境下,缓慢滴加正丁基锂,但这却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工业化生产周期变长,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开发一种正丁基锂参与、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易于操作的胺酰基化生产工艺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酰胺类化合物制备过程中安全性差、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等缺陷,而提供一种安全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效率高、易于操作的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依靠流体本身的动能进行传质传热,无需机械搅拌,也无需反应通道外的继续反应过程,即可获得高于传统反应器的收率。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该制备方法,能够精确控制反应条件、使得反应原料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转化、并减少副产物的形成,能够避免温度和浓度的波动、进而使得反应过程安全,能够实现连续生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所述管式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含化合物I的有机溶液A与含正丁基锂的有机溶液B,在-80~10℃下,在所述第一反应区反应,得反应液;
(2)所述反应液与含化合物II的有机溶液C,在-80~10℃下,在所述第二反应区进行反应,即可;
所述化合物I和所述化合物II发生反应的总反应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化科技(台州)有限公司,未经联化科技(台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2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辣木籽粉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合硫酸铝钛的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