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电检测装置、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1510.3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瑞;陈亮;吴波;马娜;贾萌萌;张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检测 装置 绝缘子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装置至少包括:
环状壳体,包括第一半圆环及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及所述第二半圆环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形成所述环状壳体,所述环状壳体的内侧壁为圆柱形结构;
设置于所述环状壳体上的电流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天线及供电模块;其中,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接收漏电信号,并将所述漏电信号转化为漏电数字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根据相应通信协议对所述漏电数字信号进行转码,以得到符合通信标准的有效漏电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连接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传输所述有效漏电信息;
所述天线连接于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实现无线传输;
所述供电模块为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壳体的外侧壁呈伞状,其上端的半径小于下端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壳体的材质为绝缘防老化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供电模块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壳体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气压传感器,各传感器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各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进行通信协议转码,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及所述天线传输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螺丝或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及所述通信模块的表面设置有屏蔽罩。
8.一种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至少包括:
绝缘子;
绝缘子金具,设置于所述绝缘子的端部;
集流环,所述集流环套设于所述绝缘子金具上,通过电磁感应获取所述绝缘子的漏电信号,并转化为电流输出;
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漏电检测装置,所述漏电检测装置箍设于所述绝缘子金具外围,与所述集流环连接以获取所述绝缘子的漏电信号,并对所述漏电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所述绝缘子的有效漏电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金具通过连接机构固定于杆塔横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绝缘子金具及所述杆塔横梁连接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绝缘套或绝缘垫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单级使用或多级串联使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还包括均压环,所述均压环固定于所述绝缘子金具与所述连接机构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环包括多个圆环,其上层圆环的半径小于下层圆环的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装置与所述绝缘子金具之间设置有绝缘垫片或绝缘胶套。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环与所述漏电检测装置通过屏蔽线连接。
16.一种绝缘子漏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漏电检测系统至少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8~15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以及监控中心;
多个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形成组网,其中一个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作为中心节点,其他绝缘子漏电检测装置作为子节点,各子节点中的通信模块将各自的有效漏电信息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通信模块,所述中心节点的通信模块将所有的有效漏电信息发送至所述监控中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绝缘子漏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子节点与所述中心节点通过紫蜂协议或RF433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15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秸秆挤压切碎揉搓机
- 下一篇:一种线束来料检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