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蟑螂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1164.9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魏辉;田厚军;赵建伟;林硕;陈艺欣;陈勇;杨风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9/14 | 分类号: | A01N59/14;A01N59/06;A01N43/16;A01N37/10;A01N27/00;A01N31/02;A01N37/02;A01P7/04;A01P19/00 |
代理公司: | 35100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李翠娥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蟑螂 诱杀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蟑螂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蟑螂诱杀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辛烯‑3‑醇乙酸酯0.1‑1份、4‑丁基辛醇0.1‑1份、二十一烷0.1‑1份、苯甲酸甲酯0.1‑1份、低甲氧基果胶10‑14份、无水氯化钙0.5‑1.5份、饼干1‑5份、硼酸5‑9份和水100‑200份。本发明利用植物源物质(1‑辛烯‑3‑醇乙酸酯和4‑丁基辛醇)对蟑螂信息素(二十一烷和苯甲酸甲酯)增效作用,加强对蟑螂的引诱活性,可以大幅降低了饵料中某些成分对蟑螂的拒避影响,应用本发明蟑螂诱杀剂结合诱捕装置6天后,室内蟑螂密度平均下降97%以上,易于收集处理,起到了很好的引诱加毒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蟑螂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蟑螂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蟑螂,属于蜚蠊目的昆虫。家居最常见的蟑螂,大的有身长约5.0厘米(1.2英寸)美洲蟑螂(
因此对于蟑螂的防治迫在眉睫。现有蟑螂防治技术已有很多,如一种灭蟑剂(申请号:201310715889.7)、一种粉剂型蟑螂饵料(申请号:201210566178.3)、一种蟑螂毒杀剂(申请号:201310715799.8)以及一种新型蟑螂药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510120869.4)等发明专利均是依靠蟑螂取食后的中毒作用进行防治,过度依赖化学药剂或者农药成分,在毒杀蟑螂的同时也污染环境,对人也有伤害,而且当有食物残渣存在的情况下对蟑螂的诱集能力不强;而一种杀灭蟑螂的药物(申请号:200910230996.4)虽然没有化学农药成分但是引诱蟑螂的能力非常弱,并不能有效控制蟑螂的群体数量以及后代繁殖力;专利一种电子灭蟑器(申请号201410480169.1)依靠高压灭蟑,不仅体积较大,而且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时候危险较大。
本发明除了含有可以使蟑螂脱水的硼酸外,还有几种重要的蟑螂诱集信息素(二十一烷和苯甲酸甲酯),和植物源物质(1-辛烯-3-醇乙酸酯、4-丁基辛醇),对蟑螂具有较强引诱活性,可以大幅降低了饵料中某些成分对蟑螂的拒避影响,因此试验中也取得了较好的诱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蟑螂诱杀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蟑螂饵料中农药成分过多、引诱能力不强、不易收集的问题。本发明蟑螂诱杀剂结合诱捕装置使用6天后,室内蟑螂密度平均下降97%以上,易于收集处理,起到了很好的引诱加毒杀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蟑螂诱杀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辛烯-3-醇乙酸酯0.1-1份、4-丁基辛醇0.1-1份、二十一烷 0.1-1份、苯甲酸甲酯0.1-1份、低甲氧基果胶10-14份、无水氯化钙0.5-1.5份、饼干1-5份、硼酸5-9份和水100-200份。
优选地,所述蟑螂诱杀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辛烯-3-醇乙酸酯0.3份、4-丁基辛醇0.3份、二十一烷 0.4份、苯甲酸甲酯0.1份、低甲氧基果胶12份、无水氯化钙1份、饼干3份、硼酸7份和水180份。
一种如上所述的蟑螂诱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1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棉花脱叶剂
- 下一篇:一种体育用品用的防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