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网收尘电极式电除尘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0228.3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许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球国合(北京)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B03C3/40;B03C3/41;B03C3/45;B03C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尘 电极 除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治理范畴,涉及一种电除尘装置,特别涉及到一种板网收尘电极式电除尘。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在环保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所制定的相关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倒逼环境污染治理设备生产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设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力实现粉尘粒子与气流分离的一种除尘装置,与其它类型的除尘器相比,压力损失小、除尘效率高、处理气体量大,可以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方便实现自动控制等。但是随着烟尘排放的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电除尘器的发展既受到了本身技术的瓶颈限制,近几年来电除尘器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目前的电除尘技术主要是对比电阻范围在104~1010Ω·cm的粉尘起作用,由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粉尘种类不断增加,高比电阻和低比电阻的粉尘占比相对提高,使得目前电除尘技术在新的环保形势下无法达到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开发一种新的电除尘器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网收尘电极式电除尘,对现有技术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革新,从而满足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板网收尘电极式电除尘,主要由除尘器箱体(1)、进风口(2)、出风口(3)、进风喇叭口(4)、阳极框架(6)、阴极框架(7)、灰尘导流板(8)、集灰斗(10)组成,所述除尘器箱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在除尘器箱体(1)与进风口(2)之间安装进风喇叭口(4),阳极框架(6)和阴极框架(7)布置于除尘器箱体(1)内部,阳极框架(6)与箱体大框架直接连接,阴极框架(7)通过绝缘子(71)与箱体大框架连接,除尘器箱体(1)的下部设有集灰斗(10),在除尘器箱体(1)和集灰斗(10)之间设置灰尘导流板(8);
所述进风喇叭口(4)内部3/4位置处设置有气流分布段(41),气流分布段(41)是由若干个矩形喇叭口垂直与气流方向堆积排列形成,每个矩形喇叭口的进出口截面积比例与进风喇叭口(4)的进出口截面积比例相等;
所述阳极框架(6)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在框架内部沿气流方向纵向悬挂安装阳极板支架(61),阳极板支架(61)采用C40-C60的型钢焊接成“n”字形外框架,型钢的槽型口朝向框架外侧,内部骨架选用L20-L30的等边角钢,角钢的外沿与外框架平齐并交错布置;在所述阳极板支架(61)的外部表面固定阳极板网(62),形成下端开口的扁长矩形箱体;所述阳极板网(62)采用厚度为2-3毫米的钢板均布置孔眼而形成,孔眼直径为3-5毫米,孔眼与孔眼之间的间距为3-5毫米;对应阳极板支架(61)两侧槽型口处连接阳极框架(6)设置柱状阳极限位(63),阳极限位(63)在阳极板支架(61)高度上每4-5米设置一处,阳极框架(6)与阳极限位(63)的间隙为5-15mm;每片阳极板支架(61)上安装1只以上的空气振动器(5);
所述阴极框架(7)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并经绝缘子(71)安装于主框架上,在阴极框架内部沿气流方向纵向悬挂安装阴极板支架(72),在阴极板支架(72)均布焊接阴极芒刺(73),阴极框架(7)经隔离开关(91)连接整流变压器(9)的阴极输出端;每片阴极板支架(72)上安装1只以上的空气振动器(5);
所述阳极板支架(61)和极板支架(72)在平行于气流方向上均匀交错布置,阳极板支架(61)和极板支架(72)的净极间距为100-200mm;
所述灰尘导流板(8)为垂直并迎风于气流方向设置的百叶窗结构。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钢铁冶炼、建材、施工工地的环境除尘和工艺收尘领域,本发明具有运行阻力小、成本低,加工工艺简便,施工工期短,维护量小,尤其是除尘效率高,不受粉尘特性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水平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图标符号说明:
1、除尘器箱体;2、进风口;3、出风口;4、进风喇叭口;41、气流分布段;5、空气振动器; 6、阳极框架;61、阳极板支架;62、阳极板网;63、阳极定位;7、阴极框架;71、绝缘子;72、阴极板支架;73、阴极芒刺;8、灰尘导流板;9、整流变压器;91、隔离开关;10、集灰斗;11、双层卸灰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球国合(北京)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环球国合(北京)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0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