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启发式包络侵蚀的三维建筑物模型自动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9681.2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0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君峤;冯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10 | 分类号: | G06T17/10;G06T1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启发式 包络 侵蚀 三维 建筑物 模型 自动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三维建筑物模型的自动修复算法,其主要应用于三维城市、虚拟现实、数字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三维城市模型能够完备的表达现实城市环境,因此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基于位置的服务、地籍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十年来,三维城市的建设成为了全球的热点,针对其几何、拓扑和语义信息的表达也已制订了国际标准,如《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GML) 和《ISO16739工业基础类》(IFC)。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大城市已完成或者在建三维城市项目近百个,投资规模超百亿,在世界上规模居领先。
但与此同时,当前规范化的三维城市建模细则还不完善,建模手段多样,人工、自动方式并存,且缺乏对建成模型有效的质量检查,导致当前多数三维城市建设仍仅以满足可视效果为主,无法保证模型数据内在的正确性。视觉效果逼真的三维城市模型在计算机看来仅仅是一堆无序的面片,这样的模型数据无法被用来支持进一步的空间分析和计算。因此,当前多数三维建筑物模型缺乏对正确三维空间信息的把握,制约后续的定量精细化应用,需要研究对其进行自动修复的算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启发式的包络侵蚀的三维建筑物模型修复方法。该方法区别于传统的三维模型自动修复的方法,即通过检测模型中的几何以及拓扑错误,如洞、相交、非流形等,针对特定的错误进行局部修复,而是利用带有约束的四面体剖分,对三维建筑物模型整体进行空间剖分,而后利用侵蚀将模型外围的四面体进行逐步删减,最终达到对正确三维建筑物模型的二维流形边界的表达。该方法避免了局部修复广泛存在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并且避免了传统基于体素的全局修复带来的表达失真的问题。而且利用启发式算法和几何、拓扑正确性约束,能够保证在侵蚀的过程中优先对最佳四面体候选对象进行处理,效率高且修复成功率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启发式包络侵蚀的三维建筑物模型自动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输入的三维建筑物模型进行几何剖分,保证图元的拓扑正确性;
步骤2、对剖分后的三维建筑物模型进行约束的四面体剖分,实现对三维模型的空间的完整表达;
步骤3、提取三维模型空间的边界四面体,设计对四面体的逐步侵蚀和保持算法;
步骤4、设计启发式侵蚀策略以及对四面体侵蚀的正确性约束;
步骤5、实现对侵蚀结果四面体的边界提取以及对语义信息的保持和修复。
(步骤3、步骤4为本发明技术方案体现创造性的关键步骤)
本发明的特点是:
1、算法鲁棒,不会在修复的过程中引入新的错误;
2、能够对任意三维(建筑物)模型进行修复,得到二维流形的表面;
3、能够对三维建筑物模型的几何、拓扑和语义进行统一的修复,最终得到标准的CityGML模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技术方案流程示意图
图2三维建筑物模型剖分和预处理示意
图3三维模型三角形剖分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三维模型约束四面体剖分示意
图5四面体数据结构示意
图6四面体侵蚀修复算法流程图
图7四面体侵蚀与保持示意
图8面片的拓扑约束示意
图9边的拓扑约束示意
图10顶点的拓扑约束示意
图11语义信息推断方法示意
图12为利用法线朝向进行语义信息推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更为详细的介绍。
图2三维建筑物模型剖分和预处理示意,a)输入模型几何;b)三角化结果; c)相交面片剖分;d)三角形质量优化。
图4三维模型约束四面体剖分示意,a)输入模型;b)约束四面体化结果表面;c)约束四面体化内部四面体。
图7四面体侵蚀与保持示意a)当前候选四面体;b)侵蚀候选四面体;c)保持当前候选四面体。
图8面片的拓扑约束示意a)当前候选四面体;b)对候选四面体侵蚀后导致锚三角形成为悬挂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9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科用缝合台
- 下一篇:康复牵引床腰部手动康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