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骨愈合过程相符合的接骨板固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8982.3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0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方润心;纪爱敏;何小笛;盛伟;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A61B17/8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骨板 滑移 微调螺母 断骨 接骨板固定 弹性圆筒 燕尾导轨 螺钉 骨愈合 燕尾槽 两节 愈合 阶梯型凹槽 弹性固定 坚强固定 轴向滑移 相接处 形变 蠕变 上套 伸入 置入 挤压 驱动 贯穿 | ||
本发明一种与骨愈合过程相符合的接骨板固定系统,包括主接骨板和滑移接骨板,主接骨板和滑移接骨板分别固定于两节断骨上,滑移接骨板上且位于两节断骨的相接处上方设置阶梯型凹槽,主接骨板上设置燕尾导轨并伸入滑移接骨板的燕尾槽内,燕尾导轨通过其上的微调螺母和滑移螺钉延燕尾槽进行轴向滑移促进两节断骨愈合,滑移螺钉贯穿燕尾槽置入燕尾导轨上且其上套设微调螺母,微调螺母位于滑移螺钉的弹性圆筒上方,通过微调螺母产生的蠕变驱动弹性圆筒产生形变。本发明提供的与骨愈合过程相符合的接骨板固定系统,减少有害应力,利用微调螺母调节弹性圆筒的挤压距离,适于不同体重人体接骨板需求,实现断骨在愈合初期的坚强固定和愈合后期的弹性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骨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骨愈合过程相符合的接骨板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和交通事故的频发,以及全球老龄化人口程度的加大,由直接外力或意外损伤导致人体骨折的情况时常发生。目前针对骨折的治疗方式有传统保守治疗的外固定和手术治疗的内固定两种手段,其中骨折内固定方法是通过手术植入器械使骨折复位和固定,固定器械一般采用接骨板系统,国际内固定学会提出了AO机械力学坚强内固定方法,以此指导下设计的接骨板多强调对骨折绝对坚强的内固定。但AO原则下的骨折接骨板治疗易引起应力遮挡效应、二次骨折及接骨板的失效,并且对断骨端的血运组织破坏较为严重,随后新型固定原则BO逐渐替代AO,其多强调对骨折端软组织的保护,以期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运用螺纹偏心加压原理,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被设计出来。当前已有的应力松弛接骨板,采用了粘弹性材料作为垫圈,放置在螺钉孔中,随着粘弹性材料的蠕变和破坏,内固定系统的刚度不断变换,与骨愈合过程对接骨板系统刚度变化的要求相符合。基于低刚度材料接骨板以及骨折面高压应力诱导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原理,设计了一种低刚度、不同弹性模量接骨板系统,以使得较高的应力分布在骨折面上。随后,国内学者提出第三种愈合方式,即以Ⅰ期方式为基础,产生大量的血肿组织,后期断骨间产生微量位移以刺激产生外骨痂,从而恢复骨的机械性能,促进骨折愈合,但目前针对第三种愈合方式的研究大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尚未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是:考虑骨的第三种愈合方式,公开了一种与骨愈合过程相符合的接骨板固定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与骨愈合过程相符合的接骨板固定系统,包括两节断骨,还包括对骨骼对齐的两节断骨进行固定连接的主接骨板和滑移接骨板,主接骨板和滑移接骨板分别固定于两节断骨上,滑移接骨板上朝向断骨的一侧且位于两节断骨的相接处上方设置阶梯型凹槽,用于为血肿组织提供生长空间,主接骨板上设置燕尾导轨并伸入滑移接骨板上与其相适配的燕尾槽内,燕尾导轨通过其上的微调螺母和滑移螺钉延燕尾槽进行相对轴向滑移促进两节断骨的愈合,滑移螺钉贯穿燕尾槽置入燕尾导轨内且其上套设微调螺母,微调螺母位于滑移螺钉的弹性圆筒上方,通过微调螺母产生的蠕变驱动弹性圆筒产生形变进而驱动主接骨板和滑移接骨板进行轴向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微调螺母包括套接于滑移螺钉上的螺母、垫片和粘弹性垫片,所述螺母底部内侧开槽并在槽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与其相适配的粘弹性垫片和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底部与弹性圆筒顶部相接并对弹性圆筒产生挤压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螺钉包括螺钉本体和套接于螺钉本体上的弹性圆筒,所述螺钉本体通过设置于燕尾导轨的滑移螺钉孔置入燕尾导轨内,螺钉本体上且位于弹性圆筒上方套接微调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主接骨板和滑移接骨板朝向断骨的一侧分别设置与断骨表面相贴合的圆弧形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主接骨板通过若干个固定螺钉固定于断骨上,所述燕尾导轨上设置若干个用于置入固定螺钉的固定螺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89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金樱子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水胸腔闭式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