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8024.6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胡秋云;郭鑫;张建强;李素敏;吴国亮;田应忠;刘晰;杨昊;李莎莎;马俊伟;刘春玲;姚杰;刘中原;张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迎春;李子健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矿 废水 处理 方法 | ||
一种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特别降低选矿废水中有机物(COD)和悬浮物(S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处理过程的步骤依次包括:(1)将选矿废水通入集水池进行强制曝气沉沙;(2)采用无传动浮选槽进行气浮处理;(3)在氧化池内进行化学氧化剂除臭除COD;(4)进行絮凝沉淀分离;(5)活性炭吸附。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后水中的COD最终可降至低于100mg/L,SS低于70mg/L,水质可回用且达到了除臭的目的,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灵活方便的特点;投加复合配置的氧化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水进行循环利用时,对选矿指标无不利影响,工艺流程操作简便,适应性强,节能降耗,能实现选矿废水零排放。
技术领域
一种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特别降低选矿废水中有机物(COD)和悬浮物(SS)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选矿废水包括选矿工艺排水、浮选产品沉降过滤后的溢流水和矿场排水,其水量大,悬浮物含量高,尤其是沉降过滤后的溢流水。由于在选矿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功能的选矿药剂,如以油酸、胺类、黄原酸盐等为主要成分的捕收剂,以2#油等为主的起泡剂,以聚丙烯酰胺等高分子有机物为主的絮凝剂等,致使选矿产品沉降过滤后的溢流水含有害物质含量大且种类多,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总碱度、含盐量、碳酸根、硫酸根、浊度、悬浮物(SS)、有机物(COD)等,如果循环回用,则悬浮物(SS)、有机物(COD)等有害组分累积后会对浮选技术经济指标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如矿浆分散性变差,上浮产品夹杂严重,精矿品位及选矿富集比降低等。
如何去选矿废水中的SS和COD从而提高循环水利用率,是国内外专业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解决矿山选矿回水的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生物降解、气浮、氧化等方法,这些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常也存在不足。比如:
1.气浮法。目前较成熟的为加压溶气气浮,常用的气浮池形式有平流式长方形气浮池和浅层高效圆形气浮池。加压溶气气浮装置的主要问题有:
(1)溶气方式:水泵吸气式吸气量较难控制,运行不稳定工作效率低;射流式吸气系统吸气时射流器内气液接触时间太短,溶气量小,效率低,能耗高。
(2)溶气罐:填充填料可提高溶气速率,但填料易堵塞,特别是对含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
(3)空气释放设备:存在堵塞现象。
2.化学氧化法。与生物降解法相比,速度快,效率高,但费用较高,以回用为目的的话必须考虑药剂本身及反应产物无毒无害,不需进行二次处理等问题。
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普遍实用的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经济、有效的去除选矿废水中的SS和COD以提高循环水利用率,是当前金属矿山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去除SS和COD、自动化程度高,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效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工艺流程操作简便,适应性强,能耗低的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处理过程的步骤依次包括:
(1)将选矿废水通入集水池进行强制曝气沉沙;
(2)采用无传动浮选槽进行气浮处理;
(3)在氧化池内进行化学氧化剂除臭除COD;
(4)进行絮凝沉淀分离;
(5)活性炭吸附。
本发明的一种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1)的选矿废水进入池底加铺曝气管网的集水池,在集水池的内利用鼓风机进行强制曝气,曝气量控制在气水比5:1,在集水池后端设置的初沉池中,进行可沉淀粗砂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8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