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7442.3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7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肖安山;邹兵;马志刚;邱平;毛华平;王春鹏;韩嘉兴;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苏州宝骅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性能 低泄漏 检验装置 工况条件 泄漏检测系统 工况模拟 密封组件 模拟工况 试验工位 密封件 可用 检验 泄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工况条件下对第泄漏密封件进行密封性能检验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一种具有工况模拟功能的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装置,包括模拟工况系统、密封组件试验工位和泄漏检测系统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工况条件下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国内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成为环保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多数物料、介质都属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且工艺设备中涉及众多阀门、法兰、泵等静密封和动密封组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VOCs的泄漏排放,导致石油化工行业成为大气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治理空气污染,《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石化行业生产、输送和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石油化工企业为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加工损失,也正在不断加大对VOCs的排放控制。据统计,设备组件泄漏(即无组织排放)占石化VOCs排放约70%,是VOCs主要排放源,解决设备组件泄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控制VOCs排放的重中之重。而在导致设备组件泄漏的原因中,除密封组件维护保养不到位、人工操作或安装不当等原因外,设备密封材料失效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垫片、填料等密封材料选型等级不够,性能未达到预期。因此,设备密封组件的性能验证,确保密封组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相关密封等级要求,是实现设备组件零泄漏的源头保证。
目前国内外针对低泄漏密封件的检验,主要是在常温常压或特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检验,缺乏工况条件下密封件性能检验手段,不能真实反映密封件在工况条件下的密封性能[丘平,王志强,低泄漏阀门试验标准及其工业应用,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24(2):52-55.]。
建立抗逸散密封组件验证技术平台,就是要开展阀门、法兰等设备密封组件的性能验证,保证石化密封设备的设计及选型符合要求,从源头上减少设备泄漏,实现对VOCs排放的“源头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工况条件下对第泄漏密封件进行密封性能检验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装置。该装置具有工况模拟、实验介质可选、检测方法多样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方法,采用具有工况模拟功能的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装置进行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所述低泄漏密封性能检验装置包括模拟工况系统、密封组件试验工位和泄漏检测系统,模拟工况系统由压缩机、原料罐、缓冲罐和加热冷却系统组成,密封组件试验工位包括一个阀门与填料或法兰与垫片试验工位,泄漏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泄漏检测系统与所述试验工位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加热装置入口相连,加热装置出口与试验工位相连,试验工位出口管线经换热器后分别与缓冲罐、压缩机入口、原料罐相连,原料罐上接有实验介质管线;控制系统与工况模拟系统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装置具有工况模拟功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检测器为光离子化检测器(PI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质谱仪。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试验工位为阀门与填料或法兰与垫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试验介质为氦气或甲烷。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装置能够模拟高温高压到常温常压之间工况变化,通过设计不同参数的变化频率,获取特定工况条件下密封组件性能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试验工位出口管线与换热器管程相连,换热器壳程通过管线与冷却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苏州宝骅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苏州宝骅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7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油箱试漏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铁隧道施工防漏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