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声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5689.1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6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南;李立波;姚学森;杨东升;洪健;康江波;窦海燕;郭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逄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声器总成,包括壳体、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隔板和副板,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设在壳体的两端并与壳体围成空腔,第一隔板和副板平行设置在空腔内并将空腔隔开,副板与壳体内壁可滑动连接,第一隔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弹性膜片,弹性膜片开设有切口,副板上设有不等高的凸起,凸起上设有贯穿凸起和副板的透气孔,凸起可穿过切口与通孔配合;本发明的消声器总成,通过设置可以相对于壳体滑动的副板,可以调整副板与第一隔板的距离以及透气孔的数量,实现消噪或流阻的单一或综合性微调,在不能精准的进行正向设计时,能够通过一个快捷、便利的方式实现样件的消噪能力和流阻的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消声器总成。
背景技术
消声器总成属于整车排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承担着发动机尾气排放导向通道及消减尾部噪声的功能,因此NVH对消声器有较高的结构要求。而随着消声器总成的复杂化,消声器又成为整车排气系统中背压(即排气阻力)贡献度最大的一个元器件,影响到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现有的消声器总成结构形式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轻卡类的消声器总成采用类似结构,由消声器筒身100、第一底板200、第二底板300、第一插入管400、第二插入管500、第三插入管600、第一隔板700、第二隔板800以及吸音材料900组成,其中筒身100与第一底板200和第二底板300焊接,第一插入管400、第二插入管500与第一底板200、第二底板300在端部焊接,吸音材料900包覆在第二插入管500上,第一插入管400、第二插入管500和第三插入管600与第一隔板700和第二隔板800根据实际管径进行孔轴配合自由搭接,第一隔板700、第二隔板800的边缘与筒身100的内壁边界密封配合。
由于影响消声器性能的因素较多,消声器的结构在开发中需要进行多轮调整优化,并且最终样件的验证试验必不可少。消声器总成对整车造成较大影响的两大性能指标分别为定置噪声和排气背压,这两个指标是相互影响、相互对立的指标,因此在样件的验证试验中需要常常多次变动消声器总成,以调整这两个指标,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消声器总成不具备可调性,这就使得快速进行验证试验很难得到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声器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消声器总成不具备可调性的不足,本发明的消声器总成,通过对消声器的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实现消声器中腔体和透气孔的变化,为快速进行验证试验提供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声器总成,包括壳体、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隔板和副板;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设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并与所述壳体围成空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副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将所述空腔隔开,所述副板与所述壳体内壁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有弹性膜片,所述弹性膜片开设有切口;所述副板上设有不等高的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贯穿所述凸起和所述副板的第一透气孔,所述凸起可穿过所述切口与所述通孔配合。
优选地,所述副板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副板垂直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上设有拨杆,所述壳体内壁设有与所述条形板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拨杆插接在所述条形通孔中且可沿所述条形通孔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边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副板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匹配的翻边,所述翻边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时,所述凸起与所述通孔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56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