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双功能超压泄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4510.0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6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中;周日峰;王振中;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K17/16 | 分类号: | F16K17/16;F16K17/38;F16K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破片 阀体 超压泄放装置 双功能 泄放 压环 热电偶组件 泄放通道 被动条件 电控单元 阀体侧壁 上端面 激发 超压 夹持 可用 压差 连通 压制 破裂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双功能超压泄放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被动条件下实现压差泄放、设定温度下实现主动泄放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双功能超压泄放装置,包括阀体、爆破片、压环、接头、热电偶组件、电控单元和定点激发结构,所述阀体一端与泄放通道连通,泄放通道出口设有爆破片,爆破片夹持于压环和阀体的上端面之间,接头压制在压环上且与阀体固定连接,热电偶组件固定在阀体侧壁上,所述定点激发结构能实现爆破片的破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超压泄放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双功能超压泄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的长管拖车用超压泄放装置包括:爆破片组件和易熔塞,爆破片结构固定在阀体的内侧,易熔塞串联在爆破片的外侧,且易熔塞的挤出压力低于爆破片爆破压力。这种结构导致易熔塞失去了在特定温度下开启的作用,仅能够起到在设定的压差作用下爆破片打开的目的。当长管拖车处于火灾工况时,尽管长管拖车内气瓶压力未达到爆破片爆破压力,但这种危险工况需要易熔塞和爆破片及时打开,以达到安全泄放介质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结果无法满足此类需求。
当前的爆破片与易熔塞组合泄放装置中,易熔合金塞常温下起爆泄放压力低于爆破片的泄放压力,当压力达到爆破片的泄放压力时,爆破片爆破,几乎同时易熔合金塞也跟着起爆。而当环境温度超过易熔合金塞的熔化温度后,易熔合金塞熔化,但爆破片因为压力未达到起爆压力而完好,组合装置未能在高温环境下及时起爆,易引起泄放缓慢,从而发生高压安全事故。
所以,亟待提出一种既能在被动条件下实现压差泄放,也能在设定温度下实现主动泄放的适用于长管拖车气瓶的超压泄放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被动条件下实现压差泄放、设定温度下实现主动泄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双功能超压泄放装置。该方法具有能够兼顾被动条件下实现压差泄放、设定温度下实现主动泄放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双功能超压泄放装置,包括阀体、爆破片、压环、接头、热电偶组件、电控单元和定点激发结构,所述阀体一端与泄放通道连通,泄放通道出口设有爆破片,爆破片夹持于压环和阀体的上端面之间,接头压制在压环上且与阀体固定连接,热电偶组件固定在阀体侧壁上,能采集阀体内介质的温度信号,热电偶组件通过电控导线与电控单元的数据输入端连接,电控单元的数据输出端通过电控导线与定点激发结构连接,所述定点激发结构能实现爆破片的破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将检测到的阀体内介质的信号传输至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分析温度信号,当温度高于设定的爆破温度时,所述电控单元通过电控导线触发定点激发结构,所述定点激发结构强制爆破片破裂,进而将阀体与外界导通,为长管拖车内介质提供泄放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控单元包括电联的高频数据采集结构和电源,所述控制电路能根据测温元件采集的温度信号控制定点激发结构的执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容器及阀体内压力未达到爆破片的爆破压力,且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数值时,爆破片不破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阀体内压力达到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时,爆破片破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阀体内压力未达到爆破片的爆破压力时,热电偶组件将采集到的阀体内温度信号实时传输至电控单元,电控单元分析所述温度信号,当阀体内介质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数值时,电控单元通过电控导线触发定点激发结构,定点激发结构强制爆破片破裂,为介质提供泄放通道,从而在火灾初期即将介质泄放出去。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爆破片为正拱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体另一端与长管拖车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4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高压泵的双向阀和高压泵
- 下一篇:一种文丘里阀及其风压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