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节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3637.0 | 申请日: | 201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杨;吴平;沈念俊;何正亚;许浩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24D3/14 | 分类号: | F24D3/14;F24D19/10;E04B5/4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郑琍玉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节能 系统 | ||
1.一种建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暖辐射系统以及对所述采暖辐射系统进行性能评估的温度检测分析系统;所述采暖辐射系统包括位于建筑各楼层的楼板(10),所述楼板(10)包括通过浇筑一体成型且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结构层(11)以及隔热面层(12),所述结构层(11)内设有构成骨架支撑且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底筋(111)以及面筋(112),所述底筋(111)位于面筋(112)下方,所述底筋(111)与面筋(112)中间铺设有多条采暖管道(113),所述采暖管道(113)与面筋(112)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温度检测分析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建筑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数据采集分析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按照以下步骤优化布置在所述建筑内:
S1、选择建筑单元内墙面区域,使用AIRPAK软件模拟出所述区域内空气温度梯度场;
S2、在所述空气温度梯度场上选择关键位置点,所述关键位置点包括温度最高点、温度最低点、温度骤变点、等温线上斜率骤变点以及等温线密集点;
S3、设定所述关键位置点集合H={h1(xh1,yh1),h2(xh2,yh2),......,hn(xhn,yhn)},其中(xhi,yhi)为第i个关键位置点hi位于笛卡尔坐标系内的坐标值,1≤i≤n;设定温度传感器的最大检测半径为R;
S4、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所有关键位置点分为m类,其中第j类关键位置点集合记为Hj(hu,......,hv),1≤j≤m,使得集合Hj中的关键位置点个数与第j个温度传感器sj之间为多对1的关系;同时以所述温度传感器sj为中心,使所述集合Hj内所有关键位置点所围成的矩形边界宽度小于或等于R;
所述聚类分析方法包括以下计算步骤:
S4-1:将每个关键位置点单独记为一类,则第i个关键位置点hi对应的类记为Gi,计算每两个关键位置点之间的距离Dik并构成一个距离矩阵D0,所述Dik为第i个关键位置点hi与第k个关键位置点hk之间的距离,1≤k≤n;
所述矩阵
S4-2:找出所述矩阵D0中除对角线元素Dik以外的最小值元素并记为Dpq,所述Dpq为第p个关键位置点hp与第q个关键位置点hq之间的距离,所述对角线元素Dik中i=k;若Dpq小于或等于R,则将所述关键位置点hp与关键位置点hq合并为一个新类并记为Gr={Gp、Gq},并转至步骤S4-3;若Dpq大于R,则转至步骤S4-4;
S4-3:计算新类Gr以及未合并类中每两个类之间最近的关键位置点的距离,并构成一个新的矩阵D1,以此类推直到新的矩阵De中所有元素的值都大于R;
S4-4:最后将关键位置点分为了m类。
S5、最后获得最小数量的温度传感器集合S=(s1,s2,......,sm)以及温度传感器sj布置位置点的坐标(xsj,ysj)。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筋(111)、面筋(112)分别由钢筋布置成网格状,所述采暖管道(113)通过尼龙扣绑扎在所述底筋(1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36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供热板用内部管件固定装置
- 下一篇:明装暖气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