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抗再狭窄药物及其控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9568.6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8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何福桂;马晓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昕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36 | 分类号: | A61K33/36;A61L31/10;A61L31/16;A61P9/10;A61P7/02;A61K31/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洗脱 支架 复合 狭窄 及其 控释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抗再狭窄药物及其控释系统。本发明的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药物,包括三氧化二砷(As2O3)和雷帕霉素(Sirolimus)两种抗再狭窄药物。其具有对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对内皮细胞恢复的促进作用,能取得支架植入后优秀的支架内抗再狭窄效果,且降低血管内血栓的发生率。本发明的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可使复合药物按最优曲线释放,达到既控制再狭窄又防止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抗再狭窄药物及其控释系统。
背景技术
冠脉支架(Coronary Stent)作为一种介入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Heart Attack)。由于支架在扩张过程中对冠脉血管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从而造成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In Stent Restenosis)。初期的冠脉支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由不锈钢材料制备的裸支架,其再狭窄率高达20%以上。
随着支架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抗再狭窄药物被涂在支架上形成药物洗脱支架,也称之为药物释放支架,其主要是通过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的聚合物携带药物,当支架置入血管内病变部位后,药物自聚合物涂层中通过洗脱方式有控制地释放至血管壁组织而发挥生物医学效应,避免支架植入后支架内血管的再狭窄和血栓的发生。目前,雷帕霉素(Sirolimus)是自药物支架问世以来使用最广泛的支架内抗再狭窄药物,其次有少许公司使用雷帕霉素的衍生物,如依维莫司Everolimus或紫杉醇(Paclitaxel),这些药物均表现出明显的抗再狭窄优越性。在中国,由北京美中双和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三氧化二砷(As2O3)抗再狭窄药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N101161300A)。由于抗再狭窄药物的作用,再狭窄率已可控制在5%以下。
但是,自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问世十多年来的长期临床观察显示,雷帕霉素的使用虽然极大地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但患者中血管内血栓的发生率也同时升高。其主要原因是雷帕霉素在抑制血管平滑肌过度增生的同时,也不加区别的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修复,由于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冠脉血管内皮恢复很慢,有的临床数据显示,支架植入后10个月仍有10%的支架未被内皮完全覆盖,有5%的患者产生致命的晚期血栓。众所周知,支架植入后内皮化的不完全是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使用雷帕霉素的药物洗脱支架在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同时增加了血管内血栓产生的风险。为了防止血栓发生,使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经常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抗血栓药物。
当前,如何解决抗再狭窄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修复的抑制进而引起血栓形成的问题,仍然是支架介入治疗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药物,其具有对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具有对内皮细胞恢复的促进作用,以取得支架植入后优秀的支架内抗再狭窄效果、且降低血管内血栓的发生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药物在制备控制再狭窄且防止血栓形成的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药物控制释放系统,使复合药物按最优曲线释放,达到既控制再狭窄又防止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复合药物,其包括三氧化二砷(AS2O3)和雷帕霉素(Sirolimus)。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雷帕霉素和三氧化二砷按照一定比例制成复合药物,能在取得抗再狭窄良好效果的同时可减弱或避免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修复的抑制,甚至可加速血管内皮化的进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昕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新昕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9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