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68542.X | 申请日: | 2017-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9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丽;张允;崔书岳;康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T17/30 | 分类号: | G06T17/30;G06T17/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王浩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洞型 油藏 区域 介质 等效 数值 模拟 方法 | ||
1.一种缝洞型油藏分区域变重介质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地质模型并对地质模型划分网格,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进行孔渗属性的融合,分区域地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选出缝洞型油藏中的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缝洞型油藏中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根据介质发育情况选择介质等效的重数;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发育裂缝、溶洞和溶孔中任意单一介质的区域为单重介质等效区域;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洞的区域以及只同时发育裂缝和溶孔的区域为双重介质等效区域;
在除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外的缝洞型油藏的其他区域中选取只同时发育裂缝、溶洞和溶孔的区域为三重介质等效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溶洞区域为只含有直径大于1米的大溶洞介质的区域,所述大裂缝区域为只含有裂缝片开度大于0.1mm的大裂缝介质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网格间通过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相连以确定该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双重介质等效区域和三重介质等效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裂缝;
单重介质等效区域、大溶洞区域和大裂缝区域的网格,其控制全局流动的介质为该区域内的介质本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网格间的连接关系,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该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相邻网格间的流动关系过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流度:
其中,krβ是β相的相对渗透率,ρβ为β相的密度,μβ为β相的粘度,下标ij+1/2表示括号内用于计算的属性参数皆取相邻网格i和网格j属性参数的加权平均值;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传导系数:
其中,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Aij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的接触面积,di,dj分别为相邻网格i和网格j各自的中心点到网格接触面的距离;
绝对渗透率的加权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i为网格i的绝对渗透率,Kj为网格j的绝对渗透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格内多重介质间采用拟稳态窜流来控制传导,网格间采用渗流控制全局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分类建模法建立地质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5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