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8015.9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9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刘煊;杜慧华;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国利衡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95 | 分类号: | E21B43/295;E21B47/00;E21B47/06;E21B4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叶万东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炭 地下 气化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一种将埋藏在地下的煤炭进行燃烧,并通过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煤炭地下气化将传统的物理采煤变为化学采煤,代替了传统的建井、采煤、地面气化过程,具有安全性好、投资少、效益高、污染少等优点。为了保证气化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正确检测进入进气孔的气化剂和经出气孔流出的煤气的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并需要不断调节气化剂和煤气的流量大小等参数。
目前,气化炉设计完成后,首先施工各个进气孔和出气孔,然后配置各个进气孔、出气孔的管道,并在每条管道上均安装各个进气孔、出气孔的测控设备。地下气化炉的生命周期为4年左右,随着气化工艺的进行,气化炉是不断移动的,气化炉的出气孔和进气孔是不断变化的,当气化反应进行不到某些进气孔和出气孔时,在其上配置完成的管道和测控设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旨在解决目前管道和测控设备的无效占用导致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测控装置和第二测控装置;其中,第一测控装置设置于气化剂储罐与进气孔之间,并分别与气化剂储罐和进气孔可拆卸地相连通;和/或第二测控装置设置于出气孔与煤气储罐之间,并分别与出气孔和煤气储罐可拆卸地相连通;第一测控装置和第二测控装置均用于输送气体,并测量和控制气体的流量。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第一测控装置和第二测控装置均包括:压力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调节阀和温度检测器;其中,气化剂储罐通过第一管道与进气孔相连通,压力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调节阀和温度检测器沿进气方向依次连接于第一管道;和/或出气孔通过第二管道与煤气储罐相连通,压力检测器、流量检测器、调节阀和温度检测器沿出气方向依次连接于第二管道。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气化剂储罐还通过第三管道与进气孔相连通,并且,第三管道设置有第一阀门;和/或进气孔还通过第四管道与煤气储罐相连通,并且,第四管道设置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还包括:控制装置,分别与流量检测器和调节阀电连接,流量检测器用于获取气体的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流量并根据流量控制调节阀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启程度。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控制装置还分别与压力检测器和温度检测器电连接,压力检测器用于获取气体的压力,温度检测器用于获取气体温度,控制装置还用于接收压力和温度。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气化剂储罐与至少一个进气孔之间设置有第一测控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煤气储罐与至少一个进气孔之间设置有第二测控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还包括: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其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分别与第一管道的两端可拆卸地相连通;第三阀门与气化剂储罐相连通,第四阀门与进气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设置于第一管道的流量检测器之间的距离为A,A的取值范围为: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端与气化剂储罐相连通时,A=L1;在第一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三阀门与气化剂储罐相连通时,A≥2L1。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还包括: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其中,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分别与第二管道的两端可拆卸地相连通;第五阀门与出气孔相连通,第六阀门与煤气储罐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系统中,设置于第二管道的流量检测器与调节阀之间的距离为B,B的取值范围为:在第二管道的第一端与出气孔相连通时,B=L2;在第二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五阀门与出气孔相连通时,B≥2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国利衡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国利衡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