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线性负载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5644.6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8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G01R19/175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吴从吾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线性 负载 模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线性负载模拟装置,包括整流桥、阻容配对簇、二极管簇、直流固态继电器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触发控制单元;所述整流桥对被测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全波整流,变为脉动直流电;所述二极管簇、阻容配对簇、直流固态继电器簇依次连接于整流桥的输出端;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连接在直流固态继电器簇的并联点下端,对阻容配对簇与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进行通断控制;所述触发控制单元连接于整流桥的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接通和关断。本发明通过对触发控制单元的调节,可以调节电流峰值因数;通过对阻容配对簇的控制,可以调节负载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线性负载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逆变电源是通过变流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主要是工频交流电能),以满足常规用电设备在特殊条件下(如野外、停电)的用电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逆变电源在很多应用场景下是为电子设备供电。然而,电子设备普遍内含整流滤波电路,这种电路的特点是:电流与电压不呈线性对应关系,只有当电源电压瞬时值超过滤波电容端电压时,才会有电流产生,而且电流值与滤波电容容量、电源端电压瞬时值与电容端电压差值、线路阻抗有关。此电流呈现强烈的脉冲特征,峰值大大高于同功率的线性负载电流,因此这种负载被称为非线性负载。在电学上,把周期电流的峰值与有效值之比称为峰值因数,通常用CF表示。
非线性负载的峰值电流对逆变电源的载流电子器件是极大的考验。计算机类负载输入电流的CF值可达2.4~2.6,因此一般要求逆变器能提供CF值为3的输出能力。如果在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场合,对逆变器的电流CF值承受能力的要求更高。
逆变器对电流峰值因数的承载能力考核,是逆变器生产制造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因此,需要将逆变器接入非线性负载,以测试逆变器的承载能力。现有非线性负载按照RCD电路模拟,通过调整电阻阻值和电容容量,来调节负载功率和电流峰值因数。
然而,RCD电路构成的非线性负载模拟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电阻阻值和电容容量的调节作用相互耦合,使负载功率和电流峰值因数不按预期规律变化,调节难度大。
2、RCD电路构成的非线性负载模拟装置,在CF接近2.8时,无论增大电阻功率还是增加电容容量,很难将CF再往上调节。而这对日益严格的可靠性评价来讲,显然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线性负载模拟装置,解决现有逆变器加载测试中,采用传统RCD电路模拟时调节困难、电流峰值因数幅值有限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非线性负载模拟装置,包括整流桥、阻容配对簇、二极管簇、直流固态继电器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触发控制单元;
所述整流桥对被测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进行全波整流,变为脉动直流电;
所述二极管簇、阻容配对簇、直流固态继电器簇依次连接于整流桥的输出端;
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连接在直流固态继电器簇的并联点下端,对阻容配对簇与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进行通断控制;
所述触发控制单元连接于整流桥的输出端之间,用于控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接通和关断,所述二极管簇包括若干个并联的二极管;所述阻容配对簇包括数量与二极管相同的阻容配对单元;所述直流固态继电器簇包括数量与二极管相同的直流固态继电器;每个二极管对应一个阻容配对单元,每个阻容配对单元对应一个直流固态继电器;每个二极管的正极与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负极与阻容配对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阻容配对单元的输出端与直流固态继电器的正极连接,直流固态继电器的负极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阻容配对单元包括电容和电阻,所述电容与电阻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博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5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