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探测二极管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4794.5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2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润华;汪玲;陈刚;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118 | 分类号: | H01L31/118;H01L3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探测 二极管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探测二极管及制作方法,具体实现方法包括两种方案:方案一:在碳化硅衬底上生长第一掺杂类型层,在第一掺杂类型层上进行第二掺杂类型离子注入,通过高温退火完成注入杂质激活,制作二极管阳极和阴极;方案二:在碳化硅衬底上生长第一掺杂类型层,在第一掺杂类型层上进行第二掺杂类型层生长,在第二掺杂类型层上进行第二类型掺杂区注入,在器件边缘通过碳化硅刻蚀形成台阶,制作二极管阳极和阴极。本发明通过改善器件有源区部分注入及金属化结构使得表面全部耗尽成为探测灵敏区,减小死区或消除表面探测死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探测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核科学研究、核试验测试、核反恐、核核查、核保障、环保、核成像和空间探测等方面各类探测器多年来已有广泛应用。利用核辐射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引起的电离效应、发光现象、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行核辐射探测的原件称为核辐射探测器。到目前为止,各种应用的核辐射探测器种类很多,工作原理也不尽相同。从种类上将探测器分为径迹探测器、气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探测带电粒子的基本原理与气体电离室十分相似。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辐射探测器,又称固体电离室。由于半导体的密度比气体大得多,对射线的阻碍也比气体大得多。半导体探测器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在二极管上加反向电压增加灵敏区厚度,并在灵敏区上产生较强的电场。射线进入探测器灵敏区,产生电子-空穴对,其数量正比于入射粒子在耗尽区内损耗的能量。电子-空穴对在灵敏区中强电场作用下迅速分离.并分别被两电极收集,从而产生电脉冲信号。要实现这一过程,即探测器正常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求用作探测器的固体材料具有高电阻率,这样才能保证加上较高电场时只有很小的漏电流,其次是探测器材料必须有足够长的载流子漂移长度,以便载流子通过灵敏区达到电极不发生复合和俘获。为了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灵敏区采用较高纯度的低掺半导体材料。
从结构上看,半导体探测器有晶体电导型、P-N结型、PiN结型等几种。按P-N结的制备工艺,探测器又可分为面垒型、扩散结型、离子注入型等。制造探测器的材料有硅、锗及化合物半导体等。半导体探测器具有很好的能量分辨率、宽的能量线性范围、快的脉冲上升时间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在精密能谱测量方面明显优于气体电离探测器和闪烁计数器,缺点是耐辐照损伤能力较差、性能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较灵敏,以及有些半导体探测器必须在低温下使用或保存。
与目前普遍采用的气体探测器相比,半导体探测器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时间响应快、线性范围宽、体积小、工作电压较低等优点。常规的Si(Ge)半导体探测器有以下难以克服的缺点:对辐射损伤灵敏,受一定强度粒子辐照后性能逐渐变差甚至失效;探测器一般在室温或低温条件下工作,无法胜任在高温条件下的测量工作;探测器工作电压相对较低,容易被击穿。SiC的击穿电场比硅高一个量级,因此SiC器件的电压阻断层可以有较小的厚度和更高掺杂浓度,对于相同有源层厚度SiC电子器件具有更高的工作电压和更低的泄漏电流,从而实现更高探测精度。SiC的禁带宽度将近是硅的3倍,室温下达3.2eV,使SiC器件可以在250℃~600℃的工作温度下保持良好的器件特性。SiC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在500℃以上,而硅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只有150℃,砷化镓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也不到250℃。另外,SiC具有更高的临界移位能(45~90eV),这使得SiC具有高抗电磁波冲击和高抗辐射破坏的能力,SiC核探测器可以工作于更高的辐照剂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碳化硅探测二极管及制作方法,通过结构改进减小或消除探测区死层或阻挡层。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化硅探测二极管,包括碳化硅衬底,碳化硅衬底上方为第一掺杂类型层,第一掺杂类型层上方包括第二掺杂类型离子注入区;第二掺杂类型离子注入区上方设置阳极,碳化硅衬底下方设置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47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