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切磨成型陶粒混凝土预制墙板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63788.8 申请日: 2017-08-07
公开(公告)号: CN107246106A 公开(公告)日: 2017-10-13
发明(设计)人: 吴韬;王法平;刘洋;蒋庆 申请(专利权)人: 吴韬
主分类号: E04C2/06 分类号: E04C2/06;C04B28/00;C04B38/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表面 磨成 陶粒 混凝土 预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轻质墙板,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工业化领域中板面经过切磨成型的陶粒混凝土预制墙板。

背景技术

自本世纪初通过全面推广“禁实限粘”政策以来,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中填充墙已大多采用砌块取代了粘土实心砖,取得了一定的资源节约效果,结构重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由于填充墙仍属于砌体结构构件,因而其整体性较差,在历次破坏性地震中填充墙的震害如十字交叉剪切裂缝依然是典型震害之一,虽然采取了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震害的发生。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填充墙在地震中发生外闪倒塌,现行各规范或规程中均规定了砌体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须采取必要的连接措施,如埋设拉结筋或铺贴钢筋网片等,如此又必须考虑填充墙对主体结构尤其是框架的刚度贡献,增大了地震作用,有学者提出在砌块墙体的施工过程中增设水平及竖向柔性分离层的方法,有效降低了砌块墙体对框架主体的刚度贡献,但同时也增加了施工工序,工期延长,且传统的砌筑施工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可见,只要仍采用传统的现场砌筑施工方法,就存在两个根本性问题:工期较长,施工质量不能绝对保证,进而导致了填充墙对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不能根本有效的解决。而混凝土结构房屋采用预制装配的“制造”方式代表了建筑技术领域一种先进的发展方向。

为解决上述砌筑墙体的问题,建筑工业化领域中开始广泛使用预制非承重隔墙板,如植物纤维强化板、加气水泥板、陶粒混凝土板、炉渣粉煤灰板、粉煤灰石子水泥板、石膏板等。植物纤维强化板是化学原料及配料做成的,易老化、易开裂、寿命短,遇冷、遇热容易变形,与混凝土建筑连接1-3年自然分离;加气水泥板吸水率高,粘贴瓷砖石材易开裂脱落,且不可以钉、钻及横、纵向穿线;陶粒混凝土板、炉渣粉煤灰板、粉煤灰石子水泥板吸水率高,易开裂,整体结构强度低,抗冲击、抗弯折荷载低;石膏板吸水率强,与水接触会导致石膏分解,厨房、卫生间等场所不能使用,也不能粘贴瓷砖、石材等,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上述预制墙板还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墙板表面浮灰严重以及抹灰层易开裂脱落,严重影响使用,甚至在一些地方受到限制。

有鉴于此,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5A336)和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5A678)对陶粒混凝土墙板进行了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厂化预制的表面经切磨成型的陶粒混凝土实心轻质墙板,有效解决建筑的保温隔热隔音及抹灰层脱落等问题,且板体大面抹灰时不需要铺贴网格布等抗裂增强材料,提高建筑制造过程中工业化和机械化的比重,实现施工简单、人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降低、工期缩短等综合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表面切磨成型陶粒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陶粒混凝土条板体、板内钢筋网片、侧边定位凹槽与凸榫及平整粗糙板面,特征在于陶粒混凝土配方及配比为每m3中包括:陶粒400-560kg、陶砂0-450kg、水泥250-380kg、粉煤灰60-120kg、外加剂5-12kg、水100-180kg;所述平整粗糙板面为陶粒混凝土块体在蒸压养护成型后采用切磨机切割及磨平而成。

优选地,陶粒为500F型或700型,粒径为1-12mm连续级配。

优选地,外加剂为减水剂和发泡剂,其中发泡剂采用稳定性高但起泡力一般的类型,用量为每m3陶粒混凝土中0-2kg。

优选地,钢筋网片采用不锈钢丝或镀锌铁丝,每m2墙板中钢筋网片用量为2.0-3.0kg,当板厚≤120mm时为单层,钢(铁)丝直径为3-6mm;当板厚>120mm时为双层或多层,钢(铁)丝直径为0.5-6mm。

优选地,陶粒混凝土块体标准尺寸为宽度0.6-1.2m,长度2-3.5m;所述板体厚度由切磨机刀片位置确定,标准厚度有100mm、120mm、150mm、180mm、200mm、250mm、300mm。

优选地,陶粒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5MPa,容重不超过14kN/m3

优选地,墙板用于填充墙时,配方中不使用陶砂;当用于承重墙时,配方中不使用发泡剂,且陶粒采用700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韬,未经吴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3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