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会话操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2303.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6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柯小婉;王弘;许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67/14 | 分类号: | H04L67/14;H04L67/60;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会话 操作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会话操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一种会话操作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获知第一关于UE的会话操作信息;其中,第一关于UE的会话操作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会话操作请求信息,第一会话操作结果信息;以及根据第一关于UE的会话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接受第一会话操作请求信息中的会话/QoS流的操作请求。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对UE的会话/QoS流操作的控制,可以保证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和UE在对关于UE的会话/QoS流的建立,修改和释放操作上是一致的,不仅减少了信令的开销,极大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UE接入网络的时延,保证了会话/QoS流的操作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会话操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移动通信越来越趋向于为用户提供高速率传输的多媒体业务,系统架构演进(SAE)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设备(UE)101是支持网络协议的终端设备;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102是无线接入网络,其中包括为UE提供接入无线网络接口的基站(eNodeB/NodeB);移动管理实体(MME)103负责管理UE的移动上下文、会话上下文和安全信息;服务网关(SGW)104主要提供用户平面的功能,MME 103和SGW 104可能处于同一物理实体;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105负责计费、合法监听等功能,也可以与SGW104处于同一物理实体;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CRF)106提供服务质量(QoS)策略和计费准则;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108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中为数据的传输提供路由的网络节点设备;归属用户服务器(HSS)109是UE的家乡归属子系统,负责保护包括用户设备的当前位置、服务节点的地址、用户安全信息、用户设备的分组数据上下文等用户信息,图1中的UTRAN表示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下一代网络(5G)初始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包含下一代用户设备UE210、下一代接入网或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R)AN)220、下一代核心网(NextGenCore)230和数据网络240;下一代接入网或下一代无线接入网与下一代核心网之间的控制平面接口是NG2,用户平面接口是NG3。这些接口的名字只是暂时的命名,最终以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命名为准,下一代核心网进一步包含用户平面功能实体和控制平面功能实体。
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智能化,生活周边用品互联化,均具有接入网络的功能。一方面,未来的一部分UE往往具有以下特征:静态的或低移动性的、低成本的、收发的数据也往往是小数据量、非连续的;对这些UE,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造成的信令开销远远大于收发的数据量。另一方面,为了支持越来越多的实时应用,比如虚拟现实等,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时延极大降低。为了节约信令开销,提高数据传送的效率,降低UE接入网络的时延,现有网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设备在接入网络时信令开销过大及操作时延较大,导致数据传送效率极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话操作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获知第一关于UE的会话操作信息;其中,第一关于UE的会话操作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会话操作请求信息,第一会话操作结果信息;以及
根据第一关于UE的会话操作信息,确定是否接受第一会话操作请求信息中的会话/QoS流的操作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会话操作的控制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确定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二节点确定第二关于用户设备UE的会话操作信息;其中,第二关于UE的会话操作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会话操作请求信息,第二会话操作结果信息;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2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