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室内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2104.2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6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义;冯康;庄鹏飞;董德智;蔡艳芳;王春玉;查文龙;朱立荣;吴彦妮;刘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8 | 分类号: | F24F1/0018;F24F13/08;F24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王世超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室内机 出风口 导流组件 进风栅 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路径 空气压力损失 环状结构 空调领域 使用性能 整机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压力损失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风栅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底部的环状结构,所述进风栅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导流组件,所述进风栅、所述导流组件和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允许空气流动的路径。本发明通过导流组件的设置,优化了空气流动的路径,改善了整机的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优化空气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能够实现对空气制冷/制热/除湿等基本功能的机体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流动的路径为:室内空间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机体,经制冷/制热/除湿处理之后,经出风口再次送入室内空间。参照图1,图1示出现有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进风口01和出风口02均设置于机体的前面板,进风口01设置于前面板的中部,出风口02则设置于进风口的外缘周向。
在空调室内机的进/出风口采用上述布置形式的情形下,在空调室内机运行期间,室内空间的空气经前面板的中部沿竖直向上的方向进风进入机体经制冷/制热/除湿处理后,在前面板的外圈沿竖直方向向下的方向出风。这样的空气流动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空气在进入机体和从机体送出时流动方向需要有大角度(接近180°)的转变。为了实现大角度的转变,通常需要在机体内配置有斜流风扇03,具体而言,斜流风扇03先将竖直向上的空气流甩出,折为水平向外的空气流;再将水平向外的空气流向下甩出,折为与出风方向一致的空气流。可以看出,大角度的方向转变存在空气压力损失大的缺陷,空气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机体的同一侧,容易造成出风口的部分风量短路,即部分风量在从出风口送入室内空间之后,没有参与室内空间的热交换即直接被再次吸入进风栅,会造成热量的浪费,增加了整机的能耗。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压力损失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风栅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导流组件,所述进风栅、所述导流组件和所述出风口共同形成允许空气流动的路径。
通过导流组件对进风栅和出风口之间空气流动进行扰流和引导,优化了空气流在机体内的流动路径,改善了空调室内机内的送风性能,减少了由于空气流动路径不佳产生的能耗。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为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底部的环状结构,所述进风栅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
由于冷空气的密度比热空气大,因此热空气漂浮在冷空气的上方。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循环的运行状态下,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使进入进风栅的空气多为较热的空气,避免了风量短路现象,提高了整机的空气流处理效率。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风扇,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引导空气在所述路径中的流动。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为中部向上凹进的盘状结构。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结构上设置有多个导向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2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