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接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1606.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3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安训;陈文生;叶恩祥;叶子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H03F3/45;H04B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路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接收器 | ||
本揭露涉及无线接收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一种低噪声放大器LNA,其包含:一对n型晶体管,其各经配置以提供第一跨导;一对p型晶体管,其各经配置以提供第二跨导;第一对耦合电容器,其交叉耦合在所述对n型晶体管之间且经配置以对所述第一跨导提供第一提升系数;及第二对耦合电容器,其交叉耦合在所述对p型晶体管之间且经配置以对所述第二跨导提供第二提升系数,其中所述LNA经配置以使用基于所述第一提升系数及所述第二提升系数以及所述第一跨导及所述第二跨导的经提升有效跨导来放大输入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无线接收器。
背景技术
蓝牙(BT)旨在替换连接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固定电子装置的电缆的短程无线电标准。所述标准(其在免授权工业科学医学(ISM)频带中依2.4GHz操作)聚焦于稳健性、低复杂性、低功率及低成本。近年来,提出低功耗蓝牙(BLE)用于期望较低功耗的应用。随着对物联网(IoT)及机器对机器(M2M)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同样期望优化BT及/或BLE接收器(下文中称为“无线接收器”)用于达成各种设计目标(例如低功耗、高线性度等等)。
一般来说,无线接收器包含经彼此耦合以执行一或多个所要功能(诸如(例如)透过天线无线接收信号及以最小失真处理信号)的多个电路组件或电路。在多个电路中,低噪声放大器(LNA)通常经耦合到天线且据此指称接收器的前端电路的一者。此LNA一般经配置以放大由天线接收的数据信号且不放大伴随所述数据信号的噪声信号。就此来说,LNA经设计以具有足够高(功率)增益及低噪声指数,即,高信噪比(SNR)。常规LNA通常牺牲集成电路上的宝贵有效面积及/或消耗实质上较大功率来达成上述设计目标,即,高增益及低噪声指数。因此,常规LNA并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低噪声放大器(LNA)包括:第一晶体管,其具有第一类型且经配置以提供第一跨导;及第二晶体管,其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类型且经配置以提供第二跨导,其中所述LNA经配置以使用所述第一跨导及所述第二跨导的总和来放大输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低噪声放大器(LNA)包括:第一对晶体管,其具有第一类型,所述第一对晶体管各经配置以提供第一跨导;第二对晶体管,其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的第二类型,所述第二对晶体管各经配置以提供第二跨导;第一对耦合电容器,其交叉耦合在所述第一对晶体管之间且经配置以对所述第一跨导提供第一提升系数;及第二对耦合电容器,其交叉耦合在所述第二对晶体管之间且经配置以对所述第二跨导提供第二提升系数,其中所述LNA经配置以使用基于所述第一提升系数及所述第二提升系数以及所述第一跨导及所述第二跨导的经提升有效跨导来放大输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低噪声放大器(LNA)包括:一对n型晶体管,其各经配置以提供第一跨导;一对p型晶体管,其各经配置以提供第二跨导;第一对耦合电容器,其交叉耦合在所述对n型晶体管之间且经配置以对所述第一跨导提供第一提升系数;及第二对耦合电容器,其交叉耦合在所述对p型晶体管之间且经配置以对所述第二跨导提供第二提升系数,其中所述LNA经配置以使用基于所述第一提升系数及所述第二提升系数以及所述第一跨导及所述第二跨导的经提升有效跨导来放大输入信号。
附图说明
自结合附图阅读的以下详细描述最佳理解本揭露的方面。应注意,各种构件未必按比例绘制。实际上,为使讨论清楚,可任意增大或减小各种构件的尺寸。
图1绘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接收器的例示性框图。
图2A绘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无线接收器的低噪声放大器的例示性电路图。
图2B绘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1的无线接收器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另一例示性电路图。
图3A绘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图2A及2B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共模反馈电路的例示性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16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