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一次法成型机扇形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0310.X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9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林丛海;张碧俊;丁金刚;吉年康;覃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26 | 分类号: | B29D3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形块 轮胎成型过程 胎趾 轮胎一次法成型机 接触部位 轮胎 一次法成型机 有效防止轮胎 轮胎均匀性 成型过程 经济实用 经济损失 左右两侧 左右移动 动平衡 废胎 滑圈 移动 制造 | ||
本发明属于一次法成型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一次法成型机扇形块。所述扇形块是指在轮胎成型过程中与轮胎胎趾接触部位的扇形块,其特征在于:与胎趾接触部位扇形块截面为“U”型,在轮胎成型过程中胎趾位于“U”型扇形块底部,则轮胎无法左右移动。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能有效防止轮胎在成型过程中左右两侧移动,减少轮胎成型过程中滑圈现象,降低轮胎成型过程中废胎率,减少经济损失,另外还能提高轮胎均匀性、动平衡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次法成型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胎一次法成型机扇形块。
背景技术
子午线轮胎,因为子午线是地球的经线又被人称为“经线胎”。它是由米其林公司首次于1946年发明,50年代后期流入西欧,60年代日本和原苏联开始制造,70年代初美国投入批量生产,70年代中期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纷纷着手研究子午线轮胎,到了1983年世界上子午线轮胎已占汽车轮胎产量的63%。
子午胎外胎的成型有两种方式。一是两次法成型;另一种是一次法成型。全钢载重子午胎采用一次法成型;半钢的轻卡和轿车胎可采用一次法成型,也可采取两次法成型。
载重子午胎一次法成型两鼓成型机设备主要由主机成型鼓、B-T贴合鼓、各种部件的供料装置、机箱、传递环、后压辊、激光指示灯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PLC程序控制系统及风动系统等组成。主机成型鼓部分主要包括成型鼓、胎圈支持器和钢圈锁紧装置、反包装置、组合压辊、卸胎胚装置、内衬层和胎体帘布供料架、双工位子口包布供料架、双工位胎侧复合件和肩垫胶供料装置、灯光标尺等装置;B-T贴合鼓部分主要包括带束层、胎面贴合鼓、带束层供料架、胎面供料架、传递环、压辊及灯光标尺等装置。内衬层、子口包布、胎体帘布以及带束层的供料装置应具有自动导开、定中心供料等功能,内衬层供料装置还应具有自动定长裁断的功能。
目前,公司采用一次成型法生产轮胎,在一次法成型机生产过程中滑圈问题严重,生产出的轮胎无法达到公司质量标准,硫化后产生大量的不合格成品胎,给公司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扇形块,它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能有效防止轮胎成型过程中滑圈现象,且成本低廉。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轮胎一次法成型机扇形块,其中,所述扇形块与轮胎胎趾的接触面为任意内凹的曲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凹的曲面为“U”型面。
更进一步优选地,在轮胎成型过程中,整个轮胎胎趾都位于“U”型扇形块的底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凹的曲面为“V”型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扇形块与轮胎胎趾接触面与轮胎胎趾侧面夹角为30-60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夹角大于60度,则轮胎无法取出;小于30度,则无法起到固定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对扇形块与轮胎胎趾接触的面进行改进,相比之前平面形的扇形块,改进后的曲面扇形块与轮胎胎趾的接触面积增大,二者之间的阻力增大,进而克服了轮胎成型过程中左右两侧移动,避免了滑圈现象,降低轮胎成型过程中废胎率,减少经济损失,另外还能提高轮胎均匀性、动平衡稳定性。
而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轮胎成型过程中与成型鼓机构的相对位置截面图。
图2为改进前扇形块与轮胎胎趾相对位置截面图。
图3为改进后扇形块与轮胎胎趾相对位置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肇庆骏鸿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03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