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全方位激光告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8914.0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峻乾;陈文建;李武森;朱炳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H11/00 | 分类号: | F41H11/00;G01S3/785;G01J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象限 探测器 全方位 激光 告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军事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全方位激光告警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除了原子能、计算机等伟大发明之外,激光也是这个世纪科研界又一个关键性的发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梅曼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它的诞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激光因为其卓越的方向性、相干型、单色性以及高亮度等特性,在武器方面的发展情况十分迅速,制成的激光武器具有命中精度高、作战效能高、射程远等特点,例如:制导武器、测距仪、炫目器等。激光武器的诞生,改变的不只是现代战争的对抗局面,未来战争的方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制衡诸多具有危险性能的激光武器,各个国家都在加快研究激光告警技术和研制激光告警系统。
激光告警技术是光电对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可以及时截获敌方发出的激光信号(包括激光制导武器以及激光测距机等所配备的激光目标指示器发出的激光束)、判别来袭激光的参数(包括方位、波长、编码等信息)、及时的发出警告以便载体适时地采取防御措施。
传统的激光告警系统存在两种形式的不足。一种是能满足大视场探测的要求,但是不能保证高精度定位;一种是可以满足高精度探测的要求,但是不能满足大视场探测。因此在设计激光告警系统的时候会存在高精度与大视场的矛盾。另外传统的告警系统多采用CCD或者光电二极管作为探测器件,这就会存在电路复杂,探测精度不足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全方位、实时告警并立即将定位信息上传的激光告警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全方位激光告警系统,包括:光学系统模块、电压放大模块、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以及实时上传模块;
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模块,用于接收来袭激光,并使激光成像在四象限探测器上光斑的直径等于光敏面的半径;之后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传递给电压放大模块;
所述电压放大模块,用于将电流转为电压,该模块包括前置放大模块和二级放大模块,其中前置放大模块与四象限探测器连接,用于将电流信号放大;二级放大模块用于将放大电路与后续电路的阻抗进行匹配,避免信号失真;该模块将模拟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块,用于采集模拟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N路数据,之后将该N路数据传递给人机交互模块和实时上传模块;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实时显示告警;
所述实时上传模块,用于将实时高精度告警信息上传到与系统相连的外部光电干扰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系统模块包括24个探测通道,该24个探测通道环形均布360°,每个探测通道的视场角为30°,其中每个探测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聚光镜、滤光片、一级放大电路和四象限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块中,N的取值范围为3~6。
进一步地,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LCD显示屏、电源开关、蜂鸣器、按键,系统通过LCD和蜂鸣器进行实时声光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上传模块,通过高速并行总线的方式,将高精度定位信息实时上传给与系统相连的外部光电干扰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放大模块由四路相同的放大模块构成,每路放大模块均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运算放大器U1,信号输入端Vin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信号输出端Vout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源端与供电电源VCC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正电源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负电源端与供电电源VEE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负电源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8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