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锌离子掺杂的三元金属氧化物、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7222.4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0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明;蔺洪振;李宛飞;肖清波;王健;李付锦;杨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H01M4/42;H01M10/0525;H01M4/1391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茹;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离子 掺杂 三元 金属 氧化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锌离子掺杂的三元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单一金属氧化物均匀分散于分散剂中,形成浓度为0.05mg/ml~60mg/ml的单一金属氧化物的分散液:所述单一金属氧化物选自铁氧化物、锰氧化物、锡氧化物、钴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单一金属氧化物的形状选自中空球、纳米球、纳米棒、纳米框、纳米梭和纳米花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分散剂选自有机醇;
按摩尔剂量比将锌离子有机醇溶液与单一金属氧化物的分散液均匀混合,并于40℃~80℃搅拌6h~120h,形成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中单一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为0.05mg/ml~60mg/ml,之后进行水热反应,使锌离子掺杂至单一金属氧化物的纳米晶体中,并在空气气氛或保护性气氛下,于300℃~600℃进行烧结,获得基于锌离子掺杂的三元金属氧化物,其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80℃~160℃,时间为6h~120h;所述锌离子溶液与单一金属氧化物中金属离子的摩尔质量比与所述基于锌离子掺杂的三元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比例一致,所述的基于锌离子掺杂的三元金属氧化物选自 ZnMn2O4、ZnFe2O4、ZnSnO3和ZnCo2O4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选自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溶剂热法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醇选自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锌离子化合物溶于有机醇中,形成浓度为0.01wt%~50wt%的锌离子有机醇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离子化合物选自氯化锌、硝酸锌和醋酸锌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气流流量为1ml/min~500ml/min的空气气氛或保护性气氛下,将所述三元金属氧化物于300℃~600℃进行烧结。
7.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基于锌离子掺杂的三元金属氧化物,其具有单一晶体结构,所述单一晶体结构包括四方晶系或立方晶系。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锌离子掺杂的三元金属氧化物于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72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