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7020.X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7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珺;史晴;单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上海市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G02B6/46 | 分类号: | G02B6/4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形 光缆 敷设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隐形光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隐形光缆因为外观呈透明并且缆线细小的特点是其他室内光缆无法比拟的,它的这种特点在室内明线敷设后不易被发现,达到了很好的隐蔽美观的效果。
随着光纤到户的发展,室内隐形光缆由于施工不当的问题日益突出,杂乱的施工模式使室内隐形光缆成为施工的难题,使其无法真正运用到光纤到户的常规施工模式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及其加载方法。采用该施工方法可以以提高室内隐形光缆敷设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敷设成本与难度,使室内隐形光缆成为光纤到户明线施工的典型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一:确定所述隐形光缆的入户位置;
步骤二:根据房屋结构确定所述隐形光缆的布线路由,并清洁所述布线路由;
步骤三:预放一段所述隐形光缆,防止自扭打圈;
步骤四:敷设所述隐形光缆的同时采用速干胶对所述隐形光缆进行快速粘贴定位;
步骤五:在所述隐形光缆的两侧分别贴设一美纹纸,所述隐形光缆位于两所述美纹纸形成的缝隙之间;
步骤六;采用中性硅胶沿所述缝隙均匀涂抹,并在所述中性硅胶固化后撕去两所述美纹纸;
步骤七:去除多余残留的所述中性硅胶,并对漏涂位置补胶;
步骤八:进行所述隐形光缆的成端并进行测试。
上述的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中采用门开关撞击测试门缝入户的可能性。
上述的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布线路由为直线短距。
上述的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其中,所述速干胶的涂胶面积为1平方毫米。
上述的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其中,两所述美纹纸与所述隐形光缆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采用本发明的敷设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的室内隐形光缆可以完全实现室内隐形光缆隐蔽美观的特点,由于该敷设施工方法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都是常规化的,所以该敷设施工方法可以进行批量施工。将该敷设施工方法应用于室内隐形光缆的敷设,节约了成本、人力,随着该敷设施工方法进入通信施工行业,在光纤到户明线施工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针对普通住宅结构,本发明的隐性光缆的敷设施工方法包括有:
步骤一:确定隐形光缆的入户位置,采用门开关撞击测试的方法测试隐形光缆是否能通过门缝入户。
步骤二:根据普通住宅结构确定隐形光缆为直线短距型的布线路由,并对布线路由进行清洁,包括对灰尘的清洁和对油污的清洁。
步骤三:由于隐形光缆通常卷设在缆盘上,因此在敷设前需要预放一段隐形光缆,防止隐形光缆自扭打圈。
步骤四:敷设隐形光缆的同时采用速干胶对隐形光缆进行快速粘贴定位,具体可采用每隔一段距离通过速干胶将隐形光缆固定在布线路由上的方式,速干胶的涂胶面积优选地采用1平方毫米。
步骤五:在隐形光缆的两侧分别贴设一美纹纸,隐形光缆位于两美纹纸形成的缝隙之间,将隐形光缆突出于该缝隙。
步骤六;采用中性硅胶沿缝隙均匀涂抹,涂抹后利用刮片将涂抹的硅胶调整均匀,或可通过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指调整均匀,并在中性硅胶固化后撕去位于隐形光缆两侧的美纹纸。
步骤七:去除多余残留的中性硅胶,并对漏涂或中性硅胶较薄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补胶。
步骤八:进行隐形光缆的成端并进行测试。
上述步骤主要适用于室内隐形光缆的敷设施工,同样也可应用于其他各种细微缆线的额敷设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上海市委员会,未经中国电信集团工会上海市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70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