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6048.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7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东;朱叶勤;汪永辉;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0 | 分类号: | B22D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控制 模型 零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零件包括骨架和浇铸层,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数据准备步骤,获取初版光顺数据,以初版光顺数据的数据面为基础面向内侧偏置获得偏置面,根据偏置面确定零件的结构;
骨架制造步骤,根据所确定的骨架结构制造骨架毛坯并铣削,形成骨架;
浇铸步骤,在骨架上浇铸浇铸层,形成零件毛坯;
初次表面加工步骤,在浇铸层表面上粘接安装块并对安装块加工获得安装面,对骨架安装面进行精加工;
应力释放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粗加工并释放应力;
再次表面加工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精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准备步骤包括:
基础面确定步骤,以初版光顺数据的数据面为基础面;
偏置面确定步骤,由基础面向内偏置一偏置距离确定偏置面;
骨架结构确定步骤,以偏置面为骨架外表面,根据骨架厚度确定骨架内表面和骨架安装面,以确定零件的骨架的结构;
浇铸结构确定步骤,以偏置面为骨架外表面,根据浇铸层厚度确定浇铸层外表面,根据浇铸层外表面和定位块尺寸确定定位面,以确定零件的浇铸层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距离为10mm、所述骨架厚度为5mm-2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制造步骤包括:
骨架毛坯制造步骤,根据所确定的骨架结构加工骨架毛坯;
铣削步骤,对骨架毛坯进行铣削,其中骨架的配合面的铣削预留余量;
其中骨架为金属材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配合面包括骨架安装面和骨架外表面,所述预留余量为3m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步骤包括:
打磨去氧化步骤,对骨架的表面进行打磨去氧化;
浇铸及干燥步骤,在骨架的表面浇铸浇铸层,并放置经浇铸的零件直至浇铸层干燥;
其中浇铸层为聚氨酯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铸层的厚度为30mm,聚氨酯材料的密度为0.7g/cm3且按照体积比1:0.9的比例混合有固化剂,浇铸层在25℃的环境放置至少48小时,自然干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表面加工步骤包括:
安装面加工步骤,在浇铸层表面上粘接安装块,对安装块表面进行铣削得到安装面;
骨架安装面精加工步骤,对骨架安装面进行精加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步骤包括:
浇铸层表面粗加工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铣削,铣削预留余量;
加热释放步骤,将零件加热至40-50℃并维持2小时,再自然冷却以释放应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控制模型零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步骤包括:
浇铸层表面粗加工步骤,对浇铸层表面进行铣削,铣削预留余量;
自然释放步骤,将零件在常温下放置24小时,以释放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604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炉能升降和更换的低压铸造机
- 下一篇:铸铝中模的连接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