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机器人固定电阻点焊钳电极帽铣削与更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5973.2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3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林森;张乂文;王德民;张澧桐;王佰超;顾莉栋;赵晶;赵建姣;陈冲;张冬阳;孟昭楠;宋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富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3K11/30;B23K11/36;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机器人 固定 电阻 焊钳 电极 铣削 更换 系统 | ||
一种工业机器人固定电阻点焊钳电极帽铣削与更换系统,包括:主体构架,主体构架包括有定位法兰、定位板、支撑外壳、支撑型材;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有电机、连接轴、主动齿轮;浮动减振装置;电极帽铣削修模功和拆卸能模组,传动齿轮组设置于支撑保护壳体内,传动齿轮组包括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铣削传动系以及拆卸传动系;电极帽存储安装装置;控制模组,控制模组包括有控制器以及多个传感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可对电极帽自动进行切削修模以及更换操作。保证工业机器人以最简单的运动路径完成固定焊钳正负电极帽的更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编程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焊接系统维护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固定电阻点焊钳电极帽铣削与更换系统。该工业机器人固定电阻点焊钳电极帽铣削与更换系统可快速集成于自动焊接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上,根据需要对生产线中的各处固定焊钳的电极帽进行快速铣削修整和更换的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白车身主要材料为镀锌钢板,其通过点焊方式实现钢板之间或者钢板与钢构架之间的固定连接。
使用固定焊钳在点焊过程中,电阻长时间工作释放大量的热能,热能会加快电极帽表层氧化速度,由于电极帽采用黄铜材料制成,其表面生成的铜锌氧化膜会影响点焊作业,从而降低车身的焊接质量。所以根据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一般要求焊接200焊点就必须通过铣削方法对电极帽进行修模,修模4-6次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极帽。
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制造业为应对国际市场的大规模生产要求和国家2025工业自动化的目标,各厂商都在努力将汽车的白车身焊接工作升级为由工业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焊接线来完成。其中,环岛式布局的焊装线占整个自动化生产线的主体,约为70%以上。电极帽的修模和更换寿命相对于高效率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来说相对短暂,传统人工铣削修模和更换电极帽需要频繁的停台,极大影响了生产效率。而相关的自动化的修模和更换一体电极帽设备,例如摇臂式修磨器等,依然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1.由于具有固定的台式机械结构,所占空间往往较大,无法适应环岛式的紧凑布局,设备通用性不强;
2.由于具有自主的电控单元和独立程序模组,较难与自动焊接线实现集成同步;
3.部分设备操作依然需要人工调试和操作,工作精度较低,影响自动线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实现电极帽自动铣削、更换的机械设备,用以提高电极帽维护的工作效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工业机器人固定电阻点焊钳电极帽铣削与更换系统是一种可以快速集成于焊接自动线中工业机器人上的电极帽铣削、更换装置,该装置结合机器人的动作可以对电极帽进行自动铣削修正以及更换。
在本发明中,该工业机器人固定电阻点焊钳电极帽铣削与更换系统,具体包括:
主体构架,所述主体构架包括有定位法兰,于所述定位法兰的一侧设置有与同平面设置的定位板,于所述定位法兰的前端、并位于所述定位法兰的下侧设置有支撑外壳,于所述支撑外壳上朝向所述定位板的方向设置有支撑型材;
快速切换装置,所述快速切换装置包括有用于实现工具切换的工具侧快速切换装置以及用于与机器人实现快速连接的机器人侧快速切换装置,所述工具侧快速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定位栏上,所述机器人侧快速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工具侧快速切换装置的上侧,于所述工具侧快速切换装置的外围设置有水汽快插组件;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定位法兰下方的电机、与所述电机动力连接的连接轴、设置于所述连接轴末端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第一滚动球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构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富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富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5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基于虚拟定位的连杆柔性夹具和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