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无人机复原飞行器内通信传输功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5965.8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9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柯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莉娟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W24/04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涛;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复原 飞行器 通信 传输 功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无人机复原飞行器内通信传输功能的方法,尤指一种对载人航空器或无人机或卫星于空中发生传输频率信号衰落而影响接收、发送信息的排除方法,于该飞行器于空中或太空中发生传输频率信号衰落而影响接收、发送信息时,以无人机作为无线频率传输中继站,由遥控机制通过该无人机遥控修复该飞行器,确保航空器正常运作或使无人机或卫星恢复作为通信中继站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以无人机(Unmanned Aircraft Vehicle,UAV)作为电磁波传输中继站以强化电磁波或启动飞行器内电子设备达到自我复原通信传输功能的方法,尤指一种对载人航空器或无人机或卫星于空中发生传输频率信号衰落而影响接收、发送信息的排除方法,利用无人机追踪于空中或太空执勤时因电磁波传输频率信号衰落而影响接收、发送信息的载人航空器或无人机或卫星,同时供长距离外的遥控机制以无人机作为电磁波传输中继站,强化电磁波传输或传输数字程序启动植入在载人航空器或无人机或卫星上的电子设备达成自我复原通信传输功能,确保航空器正常运作或使无人机或卫星恢复作为通信中继站的功能。
背景技术
航空法与太空法规范的界线多数见解以地表上空100公里的受到地心引力影响的大气层为界,100公里以上的空间为太空,在此空间的飞行器为卫星,以惯性圆周运动方式绕行,受国际太空法(space law)规范;100公里以下空间的飞行器为航空器,以空气反作用力乘着气流于特定航道飞行,受国际及国内航空法规范。从而,从事飞行的无人机可不受国内法拘束的空间限于:(1)100公里以下的公海上空;及(2)100 公里以上的外层空间。
航空器主要通过无线电而卫星主要以微波与地面进行远距离通信传输,而无线电与微波之间利用频率传输时的主要差异,在于后者的微波具有方向性,需要严格固定在较精确并被校准位置的碟型天线接收及发送信息。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依它们特定的频率(或波长)区间,可有无线电波、微波、热射线、可见光、X射线和伽玛射线等;无线电波(radio)是用来包含频率范围在300GHz以下,其对应的波长范围为1mm以上,可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微波(Microwave)的频率范围大约在300MHz至300GHz之间,所对应的波长为1m至1mm之间。微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目前由人工产生的无线电波,已被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广播、雷达、通信卫星、导航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上。不过,现代多路通信系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是利用微波波段。
无线电与微波等电磁波会于传输中受到自然因素(如:下雨)或人为因素(如:多重路径(Multi-Path)电波)干扰造成所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起伏不定,此现象称衰落现象。航空器或卫星发生频率信号衰落现象而影响接收、发送信息时,因其设备皆已植入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无线电运算系统及无线网络等电子设备,故仍可再取得信号后与地面操控站进行通信以复原通信传输功能。然而,传统方式是自地面直接向正在空中或外层空间中执勤的航空器、无人机或卫星传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必须再次面临无线电与微波频率在地面向空中飞行器进行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衰落,因而无法保证飞行器复原通信功能的效果,为了克服无线电与微波频率在大气层中传输时自然因素及非自然人为因素造成的衰落的问题,同时配合地球的自转及公转产生的频率衰落,目前在进行长程的调频传输时无非以加强频率输出功率为重点,但是,却出现了技术困难度提高、频率辐射波对人体危害及/或要付出高昂成本等等问题。解决前述已知问题点的传统手段主要是召回航空器、无人机或卫星进行地面修复,或通信延迟,或舍弃无人机或卫星,因而提高使用成本与制造太空垃圾。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莉娟,未经柯莉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59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