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脑与机器融合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5151.4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1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苏安;王坤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苏安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 | 代理人: | 巩固 |
地址: | 10009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脑 机器 融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脑与机器融合的方法,属于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领域。
背景技术
电脑自1946年问世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特别是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发明,电脑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兴未艾,其目标是让电脑代替人类完成工作。然而,电脑和人脑有着根本的不同,电脑从诞生之初就是通过“0”和“1”两种基本运算状态实现其所有功能,只能通过人设计的编码机械式地工作。电脑的优势在于记忆和运算、工作稳定、受其它因素影响很少,可以学习已有的知识,但是不具有创造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脑的功能既广且深,它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生物属性包括独立记忆、思考、运算;社会属性包括感情、思想、文化、品德、责任、信仰、法治等。生物属性是基础,社会属性是目标。生物属性能够促进人在社会属性上的进步,比如人们通过思考和运算获得的发明创造、文化艺术提高了人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深度。社会属性反过来又促进生物属性的发展,比如人们具有的感情、责任和信仰促使人们加深记忆和深度思考。生物功能的发挥涉及到方方面面,人们思考或行事会受到感情、情绪、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们沟通和交流有时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声音即可完成。人是社会性动物,思考和作为都具有社会性目的,而电脑则不具备这些能力,它具有的运算和记忆功能不能使它具备完整的社会事务管理能力,因为它没法从精神层面与人沟通,也不会根据人的情绪、人性、教育、法治做出决策,人和人能做到心灵相通,电脑是做不到的。所以电脑只能够在人设计的范围内代替人们在部分领域的工作,不能像人类一样“有思想”的进行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人脑与机器融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人脑和电脑各自的优势,以人脑为主,仅让电脑在记忆和运算方面起辅助作用,代替人类进行记忆和运算工作,从而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为生活创造便利。使电脑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人脑与机器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大脑从颅腔取出,为所大脑提供氧气和养分,然后把所述大脑与机器结合在一起工作,并为所述大脑配备具有记忆和运算功能的芯片。
采用体外膜肺氧合为大脑提供氧气,并在向大脑供应的血液中加入葡萄糖提供养分。
所述机器可以为生物体或机械。所述生物体为类似人、畜、微生物身体之一。所述机器为汽车、坦克、飞机、潜艇中之一。
所述大脑通过所述机器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传感器感知外部世界,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和图像与外部交流。
所述大脑与所述机器有机结合后,通过意念操作所述机器,人机结合体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意念无线传输的方式,所述信息包括一段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一个人机与另一个人机结合体之间传输信息的过程为:从一个大脑和与所述大脑连接的芯片经无线网络直接传输给另一个大脑和与所述大脑连接的另一芯片。人与机器之间传输信息的过程为:所述信息直接由与所述机器连接的大脑和与所述大脑连接的芯片经无线网络传输给所述机器,所述信息包括一段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人脑与机器融合的方法,通过将大脑与体外机体或机器结合,配以具备存储和计算功能的芯片,具有以下效果:
1、发挥人脑、电脑和机器各自的优势,保持了人脑的学习、思考、判断、交流能力和感情属性;将记忆、计算工作由电脑完成并直接反馈给大脑,人无限量记忆和高速计算能力,不再会遗忘,机器在人脑的控制下更高效率地工作,并能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数据传递给大脑。
2、通过意念操作机器,更加快捷和精准,改变了人类通过肢体操作机器的方式。
3、能够极大地扩展人类的生存和工作体验,突破身体极限,使人能够到更加严苛地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4、使人脑不因本人身体的衰竭而死亡,实际上就延续了人的“寿命”,使人看到子孙后代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提高幸福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的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苏安,未经李苏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51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