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茶树耐旱性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55085.0 申请日: 2017-08-03
公开(公告)号: CN107219142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9
发明(设计)人: 朱晓芳;陈常颂;陈明杰;林郑和;游小妹;王秀萍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5/00 分类号: G01N5/00
代理公司: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代理人: 林志峥
地址: 355015***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鉴定 茶树 耐旱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鉴定茶树耐旱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且大部分地区属亚洲季风区,干旱灾害具有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近年来旱灾十分严重。尤其是华北、西北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匾乏,而其他半湿润、甚至湿润地区也普遍存在有周期性的或季节性的干旱。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也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干旱胁迫引起植物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影响。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 其危害程度相当于其它自然灾害之和。如何减轻干旱对作物的伤害,如何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树对土壤含水量有一定的要求,低于一定水平,对茶树茶叶产量、品质、生化组成甚至次年的产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茶树全年的需水量要求有1100-1300 毫米的降雨量,蒸腾系数为300 -385,年经济产量耗水系数为0.86~0.96,土壤相对含水量70-90%是茶树生育的适宜条件。在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南方夏季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愈来愈频繁,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这些极端气候灾害严重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发育,致使茶树品质下降,甚至最终可能会使茶树死亡,给茶叶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011年干旱使得湖南春、夏茶产量分别减少20%~30% ,经济损失约 5 亿元,2013年盛夏罕见的高温干旱使浙江省 13.86 hm2茶园遭受危害,经济损失达到17.2亿元。因此,探索高温干旱农业气象灾害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机理近年受到茶树生产部门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传统筛选耐旱性植物的方法大多是通过田间观察和测生理生化指标、杂交育种获得,这种筛选工作耗期长,且不利于大量筛选,需要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来鉴定耐旱性强弱,但这种方法目前很少,因此找到一种简单可靠的筛选植物耐旱性资源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鉴定茶树耐旱性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鉴定茶树耐旱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采摘:摘取带叶的新梢;

S20、萎凋处理:将上述新梢按一根树芽上带有2片树叶剪取下来,分别记录各树芽的初始重量,将所有树芽摊晾于玻璃皿上,置于萎凋室中进行室内自然萎凋,每间隔一小时称重一次,并依次记录,待树芽的重量相比于刚剪取时的初始重量的减重率达20~50%后取出;

S30、复水处理:将上述萎凋后的树芽,插于漂浮板上,将漂浮板放在水中,使其下端浸在水中,树叶在水上,进行复水处理;待树芽与复水处理前相比增重率达到23~60%时,将水擦试干净后,记录复水处理完后的重量;

S40、干燥:将复水处理后的树芽放入烘箱中烘干,记录烘干后的重量;

S50、茶树耐旱性鉴定:利用植物相对含水量公式计算各树芽的相对含水量,若相对含水量结果大于等于57%,则该树芽为耐旱性茶树的树芽;若相对含水量的结果小于57%,则该树芽为干旱敏感性茶树的树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能够快速鉴定茶树耐旱性的方法,该方法鉴定周期短,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整个鉴定过程只需2~3天即可完成,相对于传统的操作还需田间观察、杂交育种、培育至少一年,本发明方案大大提高了筛选的效率;操作简捷,本发明方案只需自然萎凋、复水处理、烘干等简单操作,即可实现茶树耐旱性的鉴定;鉴定结果可靠,以相对含水量评估植物的耐旱性,比使用直接含水量更能有效反映植物的生理状态,通过本方法鉴定的结果稳定可信。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1~2的新梢样品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1~2的新梢剪取成树芽的形态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1~2的萎凋后的树芽形态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1~2的复水处理的树芽状态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1~2的复水处理完后的树芽形态示意图;

图6所示为实施例1~2的烘干后的树芽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5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