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陶瓷工艺品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4548.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5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富垚;范灿明;徐等礼;曾巧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2 | 分类号: | B28B1/02;B28B11/08;B28B11/24;B24B11/04;B44C1/24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安乔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工艺品 素烧 陶泥 图纸设计 制备工艺 铜板 拉坯 釉烧 原料去除杂质 抗冲击性能 拔印原浆 旋转转盘 印花区域 上色 大转盘 成瓷 瓷泥 放入 菲林 混匀 坯体 生坯 施釉 制泥 柱状 制作 分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陶瓷工艺品的制备工艺,白陶瓷工艺品制作包括如下步骤:S1陶泥工序:将制泥原料去除杂质,混匀得到陶泥,将陶泥分割,摞成柱状的摞泥;S2拉坯工序:将S1中的摞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S3铜板工序:根据图纸设计制作白菲林和白铜板;S4拔印工序:在拔印原浆中加入黑色拔印粉,均匀混合得到黑色拔印色料,按照图纸设计对印花区域进行拔印上色;S5素烧工序:将生坯素烧3~5h;S6釉烧工序:将S5素烧工序中得到的坯体施釉后进行釉烧1~1.5h。本发明具有色泽纯正、机械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陶瓷工艺品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在现代人类生活中,各类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陶瓷工艺品,其做工精细,惟妙惟肖,格调高雅。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白瓷是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陶瓷制品工艺上乘,在现有的陶瓷品地区具有良好的口碑。在现有的陶瓷工艺中,虽然陶瓷工艺品外观精美,观赏性高,但是色泽纯度和抗冲击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白陶瓷工艺品的制备工艺,解决了白陶瓷的工艺难题和陶瓷品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白陶瓷工艺品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陶泥工序:将制泥原料去除杂质,混匀得到陶泥,将陶泥分割成不同大小的泥团,将泥团摞成柱状的摞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其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陶瓷艺术品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S2拉坯工序:将S1中的摞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拉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S3铜板工序:根据图纸设计制作白菲林和白铜板;在陶瓷本体上制作相应的纹路,在纹路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十分精细,避免差错影响陶瓷工艺品的美感。
S4拔印工序:在拔印原浆中加入黑色拔印粉,均匀混合得到黑色拔印色料,按照图纸设计对印花区域进行拔印上色。白陶瓷的胚体上设计不同的花纹图案增强美感,在上色印花的过程中将拔印色料的PH值调节至2~3。
S5素烧工序:将生坯在1300~1400℃下素烧3~5h。素烧是指未施釉的生坯经一定温度热处理,使坯体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过程。将温度调节至1300~1400℃进行素烧时,温度范围小,素烧过程中无需不断调节温度和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陆升(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45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