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凤头白羽鸭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4499.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6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宏;戴网成;徐琪;沈晓昆;张扬;常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凤头白羽鸭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禽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凤头白羽鸭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鸭品种的选育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近年来欧美将展览型养禽业作为养禽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禽协会十分重视家禽的可观赏性或特异性状选育,这为发展庭院养殖和农业观光园提供新的景观。但至今国内还未开展过观赏鸭新品系或配套系的选育。凤头鸭是扬州大学与镇江市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稻鸭共育制种研发过程发现的突变体,其头部后方的皮肤和羽毛上有一突出的隆起。研究已发现,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呈显性遗传。国外科技工作者也曾在印度跑鸭中(Indian Runner Ducks)发现有一个凤头变种,并依此选育成了巴厘鸭(Bali Ducks)。据《事物绀珠》(明·黄一正1591年著,距今已有400多年)记载,在我国有“顶有高毛、白毛、乌骨”的凤头鸭,可惜这种鸭现在已早已失传。因此本发明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出凤头白羽鸭,不仅可将该群体失而复得,还可以有效保护凤头这一珍稀性状,填补国内空白,满足人类观赏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出凤头白羽鸭,不仅可将该群体失而复得,还可以有效保护凤头这一珍稀性状,填补国内空白,满足人类观赏需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凤头白羽鸭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凤头有色羽鸭和非凤头白羽鸭为素材进行杂交,生产F1代。
(2)在F1代中选留具有凤头性状的白羽鸭自群繁殖,生产出F2代;
(3)在F2代中具有凤头性状的白羽鸭进行测交,选择纯合的公母鸭纯繁;
(4)对纯繁群进行横交固定,闭锁繁育,淘汰羽色中有黑斑和凤头较小的个体,直至各性状稳定遗传,即培育出凤头白羽鸭新品系。
本发明中,所述的非凤头白羽鸭推荐但不限于连城白鸭。
本发明建立的凤头白羽鸭培育方法,运用杂交育种手段,将凤头性状导入连城白鸭群体,既可将我国曾灭绝的顶有“高毛、白毛”鸭失而复得,还可以有效保护凤头这一珍稀性状,填补国内空白,满足人类观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育种方法的遗传图谱。
图2是本发明培育的凤头白羽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所涉及的性状中:
凤头相对于非凤头是显性,显性性状由等位基因Cr控制;
白羽相对于有色羽是显性,显性性状由等位基因B控制。
本实施例中凤头白羽鸭培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其遗传图谱如图1:
(1)选用含有凤头有色羽公鸭(CrCrbb)和连城白鸭(crcrBB)配种,生产F1代。
(2)在步骤(1)选留具有凤头大小一致的白羽鸭(CrcrBb)自群繁殖,生产出F2代;
(3)在步骤(2)选留具有凤头性状的白羽鸭(Cr_B_)与有色羽非凤头鸭(crcrbb)测交,后代选择纯合的公母鸭(CrCrBB)纯繁;
(4)将步骤(3)纯合的公母鸭(CrCrBB)中进行横交固定,经3-5个世代闭锁繁育,淘汰羽色中有黑斑和凤头较小的个体,直至各性状稳定遗传,即培育出凤头白羽鸭新品系(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4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加强结构
- 下一篇:槽形舱壁连接组件及包含其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