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多孔结构的人工皮肤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3725.4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6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石富胜;吴军;王玉振;祁少海;舒斌;石德光;张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24;A61L27/56;A61L27/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多孔 结构 人工 皮肤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生皮肤和生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多孔结构的人工皮肤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疏松多孔结构的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人造器官、组织中,因为该结构利于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的输送,为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的微环境。研究结果显示,人造皮肤中的孔径可以显著影响皮肤细胞的粘附增殖、迁移。不同的种类的细胞在不同材料的组织工程支架中,生物学特性也大不相同。对于内皮细胞而言,其能适应的最大孔径为80微米左右,因内皮细胞在氮化硅支架中,无法跨越覆盖大于80微米的孔径;对于成纤维细胞而言,其在90微米左右孔径的氮化硅支架,以及38微米~150微米孔径的聚乳酸支架中,显示出更好的增殖、迁移性能。
除此之外,人天然皮肤组织学研究显示,靠近表皮和靠近皮下组织的真皮区域,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明显降低。该结果提示,真皮浅层和深层的组织间隙明显大于真皮中间层,即仿生皮肤中,孔径分布规律为浅层的孔径大于深层的孔径。
但是,目前仿生皮肤制备领域中,以下问题尚不明确:
问题之一:如何制备与天然皮肤有相似孔径梯度的仿生皮肤?
人造皮肤的结构显著影响接种细胞的活性和组织的性能。目前研究尚不明确,是否有一个“最佳”孔径来对应特定的细胞类型和支架成分。根据人类天然真皮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深度,人真皮纤维空隙和纤维结构都不是均匀的。
但是,目前人工真皮支架倾向于设计成具有“最佳”孔径的均匀结构。然而,天然人真皮不仅结构并不是均匀的,而且孔径也变化非常大。文献报道,模仿软骨梯度结构的仿生多层胶原支架,与单层胶原支架相比,显著促进了小鼠成骨细胞增殖。由此可见,形态结构和孔径均对人工真皮支架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与天然皮肤有相似孔径梯度的仿生皮肤,有望更加利于创面愈合(即浅层的孔径大于深层的孔径)。
问题之二:如何提高生物材料溶解度?
生物材料多为生物大分子结构,溶解度较低,难以配置成高浓度的溶液,而且天然生物材料杂质较多,需要经过纯化才能去除致热源、过敏原等对动物体有害的物质。通过常规方法难以制备结构密度高的生物材料支架。
因此,如何提高生物材料溶解度,且有效去除杂质,是制备高密度、复杂结构人造器官的必要条件之一。
问题之三:如何实现多层结构之间的无缝联结?
目前技术中,往往容易在材料制备阶段,实现材料融合。
但是,一旦单层材料做好之后,很难在不损坏单层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多层材料的无缝联结。
因此,实现材料无缝联结是构建复杂组合型人造器官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方法拟从以下三方面解决:
第一,根据天然人类皮肤组织学证据,以及单层人工皮肤的生物实验结果,设计制备按照人天然皮肤的孔径梯度设计的多层仿生皮肤(即浅层的孔径大于深层的孔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疗效。
第二,通过“溶剂-盐析-透析-溶剂”流程,进行生物材料溶液的纯化,且去除杂质,最终提高生物材料的溶解度。
第三,通过“溶剂水化-冷冻干燥”流程,实现材料无缝联结。利用可溶解特定材料的溶剂,首先进行“水化”处理,然后进行冷冻干燥,最终实现多层生物材料之间的无缝联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目的是模仿天然真皮纤维分布稀疏规律,根据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结果,提供一种孔径在30μm~200μm之间,且浅层孔径大于深层孔径的仿生皮肤及制备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与人类皮肤有相似孔径分布梯度的多层仿生皮肤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溶剂-盐析-透析-溶剂”序贯处理流程纯化生物材料,提高其溶解度:
将生物材料溶解于溶剂中,持续震荡,离心,取上清液,去掉沉渣。
往上清液中加入10%-15%NaCl溶液,盐析,取沉淀物。
将盐析沉淀得到的生物材料装入半透膜,透析掉盐离子。
透析后的生物材料再用上述溶剂溶解,备用。
(2)制作与人类皮肤有相似孔径分布梯度(浅层的孔径大于深层的孔径)的多层仿生皮肤:
将步骤(1)制得的溶液,等比稀释,配置成等比浓度梯度的生物材料溶液。
将上述溶液装入多孔板中,冰箱冷冻,然后放入冻干机中,冻干24-48h,用30%戊二醛蒸汽交联,6-12h,最后,用0.1M-0.5M甘氨酸溶液浸泡12-24h,中和残余的戊二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