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试验用过热蒸汽的产生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3132.8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8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何劲;徐嗣华;胡志强;肖蕾;李月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5/04 | 分类号: | F22G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叶绮玲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热蒸汽 饱和蒸汽 蒸汽管道 饱和蒸汽发生器 节流调节阀 气动试验 等焓 节流 产生装置 预设压力 过热蒸汽压力 制备技术领域 生产流程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过热蒸汽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试验用过热蒸汽的产生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用于产生饱和蒸汽的饱和蒸汽发生器、与饱和蒸汽发生器的出口相连通的蒸汽管道和设置在蒸汽管道上的节流调节阀,饱和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饱和蒸汽进入蒸汽管道中,并经节流调节阀等焓节流后形成过热蒸汽。该方法为:由饱和蒸汽发生器产生具有第一预设压力参数值的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蒸汽管道中,并经蒸汽管道上的节流调节阀等焓节流,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压力参数值的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用于进行气动试验。通过节流调节阀对饱和蒸汽等焓节流产生过热蒸汽,可简化过热蒸汽的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过热蒸汽压力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热蒸汽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试验用过热蒸汽的产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透平机械常常需要进行气动试验以确定结构的气动性能。对于蒸汽类透平来说,饱和蒸汽因为饱和线附近的性质差异很大,不能用于气动试验,因而通常采用过热蒸汽进行气动试验。现有技术中,过热蒸汽的生产流程很复杂。以过热锅炉为例,过热蒸汽实际上是对饱和蒸汽进行加热获得的,需要水冷壁、汽包、下降管、过热管等部件的协调运作,设备较多。另外,由于蒸汽必须流动,在蒸汽品质达到之前,需要配置很多实现循环流动的设备。各种设备及其启动和控制需要的成本很高。而且,过热锅炉出口过热蒸汽的参数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直接采用过热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不利于气动试验的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设置饱和蒸汽加热设备及流动循环设备的气动试验用过热蒸汽的产生装置及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动试验用过热蒸汽的产生装置,包括用于产生饱和蒸汽的饱和蒸汽发生器、与饱和蒸汽发生器的出口相连通的蒸汽管道和设置在蒸汽管道上的节流调节阀,饱和蒸汽发生器内产生的饱和蒸汽进入蒸汽管道中,并经节流调节阀等焓节流后形成过热蒸汽。
优选地,在蒸汽管道上设有一高压储罐,且高压储罐位于节流调节阀前。
优选地,在蒸汽管道上设有一节流缓冲储罐,且节流缓冲储罐位于节流调节阀后。
优选地,位于节流调节阀后的蒸汽管道上和节流缓冲储罐上均覆盖有保温材料。
一种气动试验用过热蒸汽的产生方法,由饱和蒸汽发生器产生具有第一预设压力参数值的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蒸汽管道中,并经蒸汽管道上的节流调节阀等焓节流,形成具有第二预设压力参数值的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用于进行气动试验。
优选地,第一预设压力参数值的范围为1.5-6MPa。
优选地,第二预设压力参数值的范围为0.15-0.5MPa。
优选地,在节流调节阀前设置一高压储罐,使饱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饱和蒸汽先进入高压储罐中,再经过节流调节阀等焓节流。
优选地,在节流调节阀后设置一节流缓冲储罐,使经节流调节阀等焓节流后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节流缓冲储罐中。
优选地,对位于节流调节阀后的蒸汽管道和节流缓冲储罐进行保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的气动试验用过热蒸汽的产生装置及方法,通过节流调节阀对饱和蒸汽等焓节流产生过热蒸汽,因此不需要设置饱和蒸汽加热设备,并且,将水在一定压力下加热即可产生所需参数的饱和蒸汽,无须循环流动,过热蒸汽也不是在饱和蒸汽流动过程中加热产生的,因此也不需要设置蒸汽流动循环回路和相关设备,亦不需要各设备运行的复杂的控制策略,从而大大简化了过热蒸汽的生产流程,降低了成本,而且经节流调节阀等焓节流后产生的过热蒸汽压力的稳定性也更容易控制,获得的过热蒸汽参数值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