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排风的导光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2938.5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88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甘诗源;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21S9/02 | 分类号: | F21S9/02;F21S9/03;F21S11/00;F21S19/00;F21V7/00;F21V23/00;F21V23/02;F21V29/508;F21V29/67;F21V33/00;F24F6/04;F24F7/007;F21W131/10 |
代理公司: | 50212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光罩 自然光反射 筒体 导光筒 反光层 排风 太阳能发电板 充电电池 顶部侧壁 环形板状 通风效果 筒体内部 筒体外部 控制器 侧面 出气孔 电光源 供空气 进气孔 上表面 圆顶状 锥形顶 下端 建筑物 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排风的导光筒,包括筒体和采光罩,其特征是:筒体的顶部侧壁设置有多个供空气进入筒体内部的进气孔,筒体下端具有出气孔;采光罩整体呈圆顶状或锥形顶状中任意一种结构,且采光罩的四周位于筒体的顶部的下方并形成“房檐”结构;采光罩的内侧面表面具有反光层,采光罩的外侧面上铺设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还包括自然光反射板、控制器、充电电池和电光源;自然光反射板用于置放在供筒体的顶部露出的建筑物的外表面,自然光反射板整体为套装在筒体外部的环形板状,自然光反射板的上表面具有反光层且用于将自然光反射至采光罩的内侧面。本发明可排风的导光筒具有通风效果好,在夜间也能照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排风的导光筒。
背景技术
导光筒,是一种利用高反射的光导管,将阳光从室外引进到室内,利用自然光来给室内照明的装置,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无能耗的照明产品。
公告号为CN206131292U的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新型通风采光筒”。该“一种新型通风采光筒”包括地库顶、地面和导光通风筒固定壁,在导光通风筒的侧面底部上设有多个通风口,利用采光筒的烟囱效应,形成热压拔风,空气经过通风口进入采光筒,接着从采光罩和采光罩固定圈之间通过,从而实现通风采光筒内外两侧的空气交换,改善地库内空气质量。
但上述“一种新型通风采光筒”仍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1、通风效果差,理由是:通过其结构可得知,采用该“一种新型通风采光筒”后会使得,地库内的空气会流经通风口后进入采光筒的内部,随后,采光筒的内部的空气在“采光筒的烟囱效应”的作用下,会(从采光罩和采光罩固定圈之间的缝隙)流出至外部。由此可见,采用该“一种新型通风采光筒”后只能够使得地库内的空气不断外流,这样并不能有效改善地库内空气的质量。
2、夜间无效或照明效果差,理由是:该“一种新型通风采光筒”为直接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所以,起照明效果由自然光线直接决定,进而在自然光线较差的夜间,照明效果也就自然很差,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通风效果好,在夜间也能照明的可排风的导光筒。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通风效果好,在夜间也能照明的可排风的导光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排风的导光筒,包括筒体和采光罩,所述筒体内壁具有用于传导自然光线的反光层,所述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采集自然光线的所述采光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的顶部侧壁设置有多个供空气进入筒体内部的进气孔,所述筒体下端具有出气孔;
所述采光罩整体呈圆顶状或锥形顶状中任意一种结构,且所述采光罩的四周边缘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的下方并形成“房檐”结构;所述采光罩的内侧面表面具有反光层,所述采光罩的外侧面上铺设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
还包括自然光反射板、控制器、充电电池和电光源;
所述自然光反射板用于置放在供所述筒体的顶部露出的建筑物的外表面,所述自然光反射板整体为套装在所述筒体外部的环形板状,所述自然光反射板的上表面具有反光层且用于将自然光反射至所述采光罩的内侧面;
所述控制器、充电电池和电光源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且所述控制器的进电接口通过电缆与所述太阳能发电板的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电接口通过电缆与所述充电电池的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供电接口通过电缆与所述电光源电性相连,所述电光源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底部位置。
本发明的可排风的导光筒在使用时,通过导光筒顶部的进气孔来使得筒体外部的空气能够进入筒体内部,进而从筒体下端的出气排出至建筑的内部空间,从而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的空气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2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