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挤出机的螺杆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2100.6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邬家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英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60 | 分类号: | B29C47/60;B29C4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22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挤出机 螺杆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挤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挤出机的螺杆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塑料挤出机中,螺杆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塑料挤出机螺杆的螺杆头多为简单的回转体形,其回转母线无变化,当物料经过螺杆头时,无论螺杆头如何旋转,物料流体都是沿着螺杆头的母线运动,此时,熔融物料的剪切速率都会降低,径向温度梯度会增大,在此阶段物料滞留时间长,从而容易导致物料分解现象的发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塑料挤出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现有的螺杆材料主要是38CrMoA1圆棒料,经过常规的机械加工制成,这种材质的螺杆主要存在耐腐蚀性及耐高温性能不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挤出机,以解决现有塑料挤出机熔融物料的剪切速率低,径向温度梯度大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塑料挤出机的螺杆及其加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料挤出机,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料筒、设于所述料筒一端顶部的进料口、设于所述料筒另一端的挤出口、设于所述料筒内部的螺杆、设于所述料筒一侧且与所述螺杆连接的电机;所述螺杆为锥角形螺杆,在所述电机至所述挤出口的方向上依次包括进料段、塑化段、压缩段、排气段、挤出段和钩状螺杆头。
所述螺杆外锥角为2.46度。
所述挤出段为等螺距结构,螺距沿挤出方向为连续渐变增大结构;所述进料段、塑化段、压缩段、排气段为等差变径螺距结构。
一种塑料挤出机的螺杆,为锥角形螺杆,螺杆外锥角为2.46度;依次包括进料段、塑化段、压缩段、排气段、挤出段和钩状螺杆头;挤出段为等螺距结构,螺距沿挤出方向为连续渐变增大结构;进料段、塑化段、压缩段、排气段为等差变径螺距结构。
一种塑料挤出机的螺杆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
①、螺杆的铣削加工
采用38CrMoA1圆棒料,毛坯为150mm×1530mm,依次采用粗车、半精车、粗磨、划螺纹线、铣退刀槽、车螺纹槽、回火、抛光、精磨工艺步骤加工而成;
螺杆为锥角形螺杆,螺杆外锥角为2.46度;依次包括进料段、塑化段、压缩段、排气段、挤出段和钩状螺杆头;挤出段为等螺距结构,螺距沿挤出方向为连续渐变增大结构;进料段、塑化段、压缩段、排气段为等差变径螺距结构;
②、防护层喷涂
对铣削加工而成的螺杆进行喷涂防护层,采用静电喷涂方式加工,加工完成后,间隔24小时,再进行清洗除油;
防护层由环氧树脂11份、丙烯酸乳液6份、流动促进剂3份、分散剂1份、溶剂4份、木犀草素5份和戊菌隆6份经过搅拌混合均匀制成;
③、热处理操作
将螺杆置于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处理,处理时间为5小时,处理温度为350℃,自然冷却降至室温。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1)、塑料挤出机,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料筒、设于所述料筒一端顶部的进料口、设于所述料筒另一端的挤出口、设于所述料筒内部的螺杆、设于所述料筒一侧且与所述螺杆连接的电机;所述螺杆为锥角形螺杆,在所述电机至所述挤出口的方向上依次包括进料段、塑化段、压缩段、排气段、挤出段和钩状螺杆头;钩状螺杆头形成了螺杆表面到螺杆芯部的物料通道,提高了此段熔融物料的剪切速率,从而减小径向温度梯度,使得物料在此段滞留分解的现象明显缓解,从而提高了混炼效率。
2)、一种塑料挤出机的螺杆及其加工方法,在加工方法中,添加了螺杆防护层喷涂工艺,从而使制成的螺杆,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及耐高温性能,不仅延长了螺杆的使用寿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塑料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螺杆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料筒2、进料口3、挤出口4、螺杆5、电机6、进料段51、塑化段52、压缩段53、排气段54、挤出段55、钩状螺杆头5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挤出机,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的料筒2、设于料筒2一端顶部的进料口3、设于料筒2另一端的挤出口4、设于料筒2内部的螺杆5、设于料筒2一侧且与螺杆5连接的电机6。物料由进料口3进入料筒2,电机6带动螺杆5旋转,对使物料从挤出口4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英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英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2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