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延缓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腐蚀速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1909.7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2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薛奎网;徐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20 | 分类号: | H01M4/20;H01M4/66;H01M4/73;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26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缓 蓄电池 极板 腐蚀 速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缓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腐蚀速率的方法,通过先将氧化铟、五氧化二锑、片状石墨烯按比例真空预混后,再加入到铅粉中进行活物质制备,所用正极板栅重量为10~13g/AH,正极活性物质干量为14~18g/AH,化成后硫酸电解液密度控制在1.26~1.28g/cm3。本发明的正极活化物质结合力好,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延缓对板栅的腐蚀,制备的蓄电池,能明显提高充电接受能力和循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填涂物质制作,特别是延缓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腐蚀速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备受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尤其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储能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研究,预计到2024年,全球储能技术收益将突破2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1亿元)。
我国储能商业化应用面临储能成本偏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不健全、储能技术路线不成熟、缺乏储能价格激励政策等几大挑战,储能技术在系统容量、转换率、寿命、安全性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储能设备需要可靠性保证,储能设备至少要有10年的寿命期。如果电池储能不能使用10年以上,对于电力系统调节来讲没有意义。受环境约束,各国纷纷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将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全球弃风、弃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虽然我国太阳光伏、风能资源丰富,现有的太阳能、风能的收集装置以及贮能用蓄电池主要采用液流电池、胶体富液电池、锂离子电池贮能,使用投入成本、使用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锂离子电池由于制作工艺因素,单体容量较小,采用并联方式应用,单体间一致性差距大,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加之安全性问题及回收问题制约了发展,因此,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就成为新能源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储能技术应用的程度将决定新能源的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国际社会的近切需求,而蓄电池作为一种贮能关键部件是贮能技术发展的关键。
在现有技术中,铅酸电池贮能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原有设计主要是针对后备电源,对温度及寿命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太阳能、光伏系统环境恶劣,经常处于过充或欠充状态,现有的铅酸电池无法满足贮能场景寿命要求,因此铅酸电池将面临巨大的技术创新与成本的变革。蓄电池随着充放电循环使用,活性物质与板栅的结合力会逐渐下降、电极性会恶化,正极充电电位上升较快,甚至达到1.37/单体,充电效率严重下降,容量快速衰减,寿命大幅度减少,造成蓄电池更换成本奇高,制约太阳能、风能技术、电力贮能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克服了现有铅酸蓄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充电电位上升较快,充电后期电流增大,加大失水,正极活化物质的软化的不足之处的延缓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腐蚀速率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延缓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耐腐蚀速率的方法,在正极板栅填涂的活性物质制备时,其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氧化铟、五氧化二锑、片状石墨烯按1.5:8:0.5的质量百分比配制,经真空预混5至10分钟;
(2)将步骤(1)中配置的产物按0.2%~0.4%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到铅粉中,并加入丙纶纤维进行干混;
(3)在步骤(2)所得的产物中,加酸、加水湿混进行活性物质制备,并填涂在板栅网格中经固化、干燥后形成蓄电池极板。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具体为:
a、在5分钟内边搅拌边匀速加入去离子水,继续搅拌10分钟;
b、再加入硫酸,加酸时间8分钟,继续搅拌5分钟。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正极板栅重量为10~13g/AH,正极活性物质干量为14~18g/A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19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