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渗透浓水近零排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1539.7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1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禹;贾春花;张丽丽;郭雄军;刘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廷润膜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浓水近零 排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浓水近零排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反渗透浓缩分离、纳滤分离、化学软化、钠树脂软化和双极膜电渗析产出酸碱。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浓水近零排放的方法,通过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使低浓度进水盐水浓缩,浓缩后的盐溶液进入纳滤膜处理系统,达到进一步的浓缩目的,接着纳滤出水回流到未进入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的原水中,纳滤浓水进入钠树脂软化装置进行离子交换,交换后的出水进入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产出酸碱。通过各个装置相互配合将反渗透浓水最终用于生产酸和碱,达到反渗透浓水近零排放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浓水零排放的方法简单易行,可见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以较低的能耗实现了最大化的浓水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浓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反渗透浓水近零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在净水、脱盐以及污水资源化过程中,受到水体中无机盐容度积、离子浓度渗透压、浓缩物对有机膜的污染等方面影响,只能产出一部分净水,剩余部分浓水要排放掉。反渗透浓水的排放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造成水的利用率低,浪费水源,增加预处理的负荷与成本。另一方面:反渗透浓水也存在着的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这就造成了反渗透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能从根本上处理污水,只起到了分离与富积的目的,这也大大的影响和限定了他的使用领域。
针对浓水近零排放,目前也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尝试,例如采取加药剂的办法来提高反渗透回收率,但只能对无机盐的浓缩倍数有所改善,而且阻垢剂也是价格高昂,甚至达到10000~20000万/吨,造成吨产水处理成本大幅增加;另外,也有采取浓水再一级反渗透的办法,但受到渗透压的限制,膜污染增加,且渗透膜使用寿命下降;而采取电渗析进一步浓缩到再进行蒸发,如减压蒸发,成固体排出,也是存在投资成本过高,工艺过于复杂的问题。
可以看出,目前对于反渗透浓水回收与利用的改进只在有限程度上使问题缓解,没有全面解决运行成本与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仍然普遍存在适用性差,投入较高以及使用不便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且可操作性强的反渗透浓水近零排放的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浓水近零排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反渗透浓缩分离:经过预处理的原水进入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进行浓缩分离,得到淡水和反渗透浓水;
纳滤分离:所述反渗透浓水进入纳滤膜处理系统,所述纳滤膜处理系统拦截高价离子,得到纳滤出水和纳滤浓水,其中,所述纳滤出水回流到未进入所述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的原水中;
化学软化:所述纳滤浓水进入到化学软化系统进行酸碱中和,得到中和出水;
钠树脂软化:所述中和出水进入钠树脂软化装置进行钠离子交换,除去高价金属阳离子,得到钠树脂软化出水;
双极膜电渗析:所述钠树脂软化出水进入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进行电渗析,产出酸和碱以及双极膜出水;其中,所述双极膜出水回流到未进入所述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的原水中;产出的部分酸回流到所述原水中,用于调节所述原水酸碱度,剩余部分酸进行回收;产出的部分碱回流到经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进行浓缩分离得到的淡水中,用于调节所述淡水的酸碱度;部分碱回流到所述化学软化系统;剩余部分碱进行回收。
优选地,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中设置待处理反渗透浓盐水的进入口和处理后反渗透浓盐水的排出口;其中排出口处的浓盐水通过提升泵连接选取的过滤器和所述的纳滤膜处理系统中的纳滤膜机组;过滤器可依据用户需求选择石英过滤器、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内部液体的PH值介于2-11,所述反渗透浓缩分离系统盐的截留率为98%~9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廷润膜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廷润膜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1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弹射器
- 下一篇:一种抹茶粒度等级的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