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促进创面愈合的电场耦合负压便携式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1352.7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6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平;尹美芳;田浩;梁懿;黄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N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促进 创面 愈合 电场 耦合 便携式 治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促进创面愈合的电场耦合负压便携式治疗装置,包括主机、“三明治样”泡沫敷料、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一、正负极贴片以及含有导线的吸盘式引流管;主机提供负压和直流电场;“三明治”样泡沫敷料既是创面负压引流材料,同时也用于为创面提供电场;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用于覆盖敷料和创周正常皮肤,进而封闭创面;正、负极贴片用于连接电源,分别黏贴在正、负极碳纤维泡沫敷料;含有导线的吸盘式引流管兼具引流和导电的双重作用,其一端连接泡沫敷料和正负极贴片,另一端连接主机。本发明可在创面同步施加负压和直流电场,实现封闭负压引流和直流电场技术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的有机协同,显著加快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场耦合负压技术,具体是指用于促进创面愈合的电场耦合负压便携式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急性皮肤软组织伤是创伤的主要伤类。由于伤情复杂、治疗不及时和护理疏忽等因素,易出现皮肤创面感染、血供障碍等,导致创面迁延不愈。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由于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管性疾病、压疮等导致的皮肤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创面血液循环差、创缘皮肤修复细胞增殖与迁移障碍等,往往形成慢性创面,致使创面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与功能康复。
一定强度的持续或间歇性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能通过持续引流作用避免创面感染,有效促进创面内皮细胞增殖、血管新生以及肉芽组织形成等,起到维持良好的创面微环境、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作用。目前,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已得到良好应用。
创面内源性电场是指创面愈合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创缘正常皮肤为正极、创面中心为负极的直流电场,该直流电场能促进创缘修复相关细胞增殖和向创面中心迁移、促进创缘神经向创面生长,从而在创面上皮化和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创面内源性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原理,在创面施加一定强度的外源性电场,并使外源性电场的正极位于创缘、负极位于创面中心(模拟内源性电场),将起到加快急性和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然而,创面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有赖于创面良好的微环境;同时,在创面施加外源性电场在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不便,特别是如何将正极材料固定于创缘正常皮肤而负极材料固定于创面中心、如何避免正极和负极材料在持续的电场施加过程中出现移位等方面存在技术障碍,因此采用外源性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技术一直未得到有效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促进创面愈合的电场耦合负压便携式治疗装置。该装置以具有导电功能的泡沫引流敷料作为在创面施加外源性电场的正、负极材料,以封闭负压具有的良好固定作用使正、负极材料分别固定在创缘正常皮肤和创面中心,从而在创面同时施加外源性电场和封闭负压引流,不仅为外源性电场应用于创面愈合提供了简易可行的技术方案,而且实现了封闭负压引流和外源性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有机协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促进创面愈合的电场耦合负压便携式治疗装置,包括主机27、“三明治”样泡沫敷料24、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一11、正、负极贴片25以及含有导线的吸盘式引流管26;
主机27:能为创面同时提供一定强度的负压和直流电场,并可根据创面治疗的不同要求调节负压及电场的参数;
“三明治”样泡沫敷料24:既为覆盖创面的负压引流材料,同时也用于在有外接直流电源的条件下为创面提供定向直流电场,包括放置于创面中心具有导电性能的负极泡沫敷料,围绕负极泡沫敷料四周、放置于创面其余部位的绝缘泡沫敷料和围绕绝缘泡沫敷料四周、放置于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的正极泡沫敷料,三者形成横向的“三明治”样结构;
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一11:通过黏贴敷料和创周正常皮肤,为创面提供密闭环境,使封闭负压引流得以实现;
正、负极贴片25:用于为正负极敷料接通电源;正极贴片贴于正极泡沫敷料,负极贴片贴于负极泡沫敷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1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凝血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报警吸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