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漆包线防漆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0329.6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5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莹;齐永久;聂荣祖;马双利;周大春;王阳明;王红亮;王小波;翟春明;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铜冠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6 | 分类号: | H01B13/06;H01B13/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方文倩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包线 防漆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漆包线生产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漆包线防漆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漆包线生产中,因为涂漆工序的操作,有时候会造成漆包线上产生漆瘤,当漆包线上产生漆瘤就会影响漆包线的使用效果,买家经常会进行投诉,所以现在很多生产厂家需要对漆包线进行漆瘤检测,尽量减少漆包线漆瘤的产生,但是使用人工检测,投入成本大,检测不完全,检测效率低。所以就需要一种能够在生产中就能实现对漆包线进行漆瘤检测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带有漆瘤的漆包线被缠绕到线盘上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漆包线防漆瘤装置,所述防漆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漆包线缠线设备上的底座,在底座上设有用于安放防瘤块的凹槽,凹槽内设有防瘤块,防瘤块上设有用于漆包线过线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包括防护区,防护区过线孔直径与要生产的漆包线直径相适配,所述凹槽包括用于放置防瘤块的横向凹槽以及与横向凹槽垂直设置用于避免底座阻挡漆包线运动的过渡凹槽,所述横向凹槽深度大于过渡凹槽深度。
所述过线孔依次分为入线区、润滑区、防护区和出线区。
所述润滑区上设有用于润滑液流出的润滑液流动孔,所述润滑液流动孔通过润滑液管道与设置在防瘤块上端的润滑液存放桶相连接。
所述过线孔中处于润滑区的过线孔内壁上设有用于吸附润滑液的棉布层。
所述防瘤装置还包括用于防瘤块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在防瘤块上设置的卡接槽,在横向凹槽底部设有与卡接槽相适配用于限制防瘤块放置的锁块。
所述卡接槽为梯形槽,所述锁块为与梯形槽相适配的梯形锁块。
所述底座上连接有用于防护漆包线断裂缠绕的防护筒,防护筒中心与防瘤块中心相持平。
防瘤块上设有用于控制的调控系统,所述调控系统包括用于检测识别的检测模块以及用于识别检测模块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执行模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本发明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带有漆瘤的漆包线被缠绕装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缠绕装配的漆包线是合格的漆包线,避免后期买家的投诉,同时通过本发明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避免人工检测,同时因为防瘤块是长期设置的,所以对于漆包线漆瘤的检测也是持续存在的,避免了人工检测的不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防瘤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底座的俯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底座,2、过线孔,21、入线区,22、润滑区,23、防护区,24、出线区,3、横向凹槽,4、防瘤块,5、过渡凹槽,6、防护筒,7、卡接槽,8、锁块,9、螺栓,10、支撑螺母,11、固定螺母,12、润滑液流动孔,13、润滑液管道,14、润滑液存放桶,15、棉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漆包线防漆瘤装置,防漆瘤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漆包线缠线设备上的底座1,在底座1上设有用于安放防瘤块4的凹槽,凹槽内设有防瘤块4,防瘤块4上设有用于漆包线过线的过线孔2,过线孔2包括防护区23,防护区23过线孔2直径与漆包线直径相适配,凹槽包括横向凹槽3以及与横向凹槽3垂直设置用于避免底座1阻挡漆包线运动的过渡凹槽5,横向凹槽3深度大于过渡凹槽5深度,本发明的设置,使得传统漆包线缠线设备上增加一个防漆瘤装置,防漆瘤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防瘤块4,防瘤块4上设有过线孔2,过线孔2包括防护区23,防护区23的过线孔2直径与漆包线直径相适配,一般采用相同的直径,这就使得当漆包线直径变大时,漆包线就不能穿过防瘤块4,防瘤块4就会造成该条漆包线断裂,进而保证漆包线缠绕到线盘上的都是合格的漆包线,并且因为本发明中防瘤块4是通过凹槽设置的底座1上的,基本不需要其他装置的固定,所以防瘤块4的更换是非常方便的,在生产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防瘤块4的更换,满足各直径漆包线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铜冠电工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铜冠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03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高空电缆检查系统
- 下一篇:亮度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