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亲性多肽DGRGGGAAAA及其制备方法、抗癌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49939.4 | 申请日: | 2017-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5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葛飞;乔茜茜;陶玉贵;朱龙宝;李婉珍;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02;C07K1/06;A61K9/107;A61K47/42;A61K31/704;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张苗 |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亲性 多肽 dgrgggaaaa 及其 制备 方法 抗癌 药物 传递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亲性多肽DGRGGGAAAA及其制备方法、新型抗癌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该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DMF为溶剂,DCM为膨胀剂,DIC为催化剂,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DGRGGGAAAA;2)将DGRGGGAAAA和阿霉素(DOX)混合溶于水中,然后将体系进行多次透析,最后将透析后的体系进行离心处理去上清液以得到新型抗癌药物传递系统。该新型抗癌药物传递系统明显提高药效、且具有靶向作用强、副作用少,毒性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癌药物,具体地,涉及两亲性多肽DGRGGGAAAA及其制备方法、抗癌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身体内所有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有序的细胞增长和分化可满足身体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然而,如果细胞持续分裂,不再受身体控制,无限代谢生殖,那么这些额外的大量细胞就形成肿瘤。恶性肿瘤的细胞能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而且,癌细胞可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危及生命。
目前已经研发出许多抗肿瘤药物,且都具有有效的药理活性,但是它们的溶解性差,在体内很快会被清除,以及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使得它们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
在药物研发中,多学科交叉越来越重要。高分子材料科学和药物制剂学的发展催生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用高分子材料直接促进了药物输送系统(drug deliverysystem)的发展。药用高分子材料为开发缓释制剂、靶向制剂、自调式给药制剂、生物药的非注射给药制剂以及中药制剂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年来,肿瘤成像和治疗的目标是αvβ3整合素,因为它在多种癌细胞类型(黑素瘤,成胶质细胞瘤,卵巢,乳腺,前列腺癌等)上过表达。这种整合素在人类肿瘤转移和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Arg-Gly-Asp(RGD)肽序列已被鉴定是选择性识别αvβ3整联蛋白有用的靶向配体。RGD和纳米材料(PEG-PLA等)结合包载药物靶向治疗癌症目前受到广泛重视,但是由于纳米材料分子量大且难易降解,目前考虑利用多肽包载药物。多肽不仅分子量小,在细胞内不会聚集沉淀,并且有利于药物的释放。
高效准确的靶向识别技术能够靶向识别癌细胞受体并使药物与之接合,但是如何将高效活性药物保存至它能够传递到癌细胞受体上是针对癌症治疗的关键难题,也是药物研发及运用的瓶颈问题。靶向识别癌细胞的技术和具有活性药物的稳定性技术目前均在进行着不断地改善和完善工作;但是,由于这两种技术的自身的限制,将两种技术结合的靶向药物传递技术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亲性多肽DGRGGGAAAA及其制备方法、抗癌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制备方法,该两亲性多肽DGRGGGAAAA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该抗癌药物传递系统利用两亲性多肽DGRGGGAAAA包载疏水性阿霉素形成疏水核心亲水壳的两亲性球状聚合使其具有稳定性好、靶向作用强、副作用少和毒性低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亲性多肽DGRGGGAAAA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1)在溶剂的存在下,将树脂与Fmoc-Asp(Otbu)-OH(芴甲氧羰基-天冬氨酸-4-叔丁脂)、DIEA(N,N-二异丙基乙胺)进行接触反应,然后进行洗涤;
2)在反应体系中进行封头处理,接着加入哌啶进行脱保护,然后洗涤直至反应体系经过茚三酮检测为蓝色;
3)在溶剂的存在下,将G(甘氨酸)、HoBt(1-羟基苯并三氮唑)、DI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接触反应,然后洗涤直至反应体系经过茚三酮检测为蓝色;
4)将R(精氨酸)、G(甘氨酸)、A(丙氨酸)依次加入反应体系中进行接触反应,接着加入哌啶进行进行脱保护,最后洗涤直至反应体系经过茚三酮检测为蓝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99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液力联轴器阻尼器的变矩器
 - 下一篇:一种复合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