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含不同共轭桥的双核环金属铂(II)配合物近红外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649581.5 申请日: 2017-08-01
公开(公告)号: CN107400147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8
发明(设计)人: 刘煜;刘亚军;朱卫国;王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7F15/00 分类号: C07F15/0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316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类 不同 共轭 双核环 金属 ii 配合 物近红 外电 磷光 材料 合成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环金属铂(II)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类含不同共轭桥的双核环金属铂(II)配合物近红外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技术背景

由于近红外区域涉及到数据存储、安全标记、光动力疗法、生物检测和光纤通信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尤其是红外探测、红外制导等军事用途,所以把基于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波长推进到近红外区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颇具技术挑战性。在对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探索中,寻找和制备具有近红外发光活性的有机材料乃基石和根本所在[1-4]。目前,有机近红外半导体发光器件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与无机半导体材料相比,其优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1)有机材料制备成本低,功能和结构易于调节,发展空间大;(2)材料柔韧性及成膜性好,可通过涂膜制作发光器件,器件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3)发光器件重量轻、驱动电压低、轻便易携等。因此,近红外有机半导体发光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新材料领域最富活力和生机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目前,有机近红外发光材料主要分为小分子染料、镧系金属配合物、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及窄带隙聚合物等[5-6]。其中,有机过渡金属(Pt、Ir、Os、Pd)配合物由于金属轨道与配体分子轨道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能够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理论上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已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近红外发光材料[7-9]。在过渡金属配合物近红外发光材料中,又以铂配合物的研究较为广泛,金属卟啉铂配合物具有目前相对较高的外量子效率,Borek等人报道了基于金属卟啉铂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材料,做成器件后,在发射波长765nm处,最高EQE可达6.3%[10],2011年,Schanze等人[11]报道了一类π共轭延伸的卟啉铂配合物,最大发射光谱可达1000nm左右。然而,此类铂配合物的不足在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器件的EQE会出现严重的滚降(roll-off),这与此类配合物的大平面结构易形成分子堆积而产生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有关,难以满足材料的普遍适用性。此外,含有C^N配位结构的π共轭体系环金属铂配合物在近红外发光材料中也有报道,但在该类材料中,铂金属轨道与分子轨道的自旋耦合作用相对较弱,容易产生荧光/磷光双重发射故而影响发光效率。本发明致力于开发一类含不同共轭桥的双核环金属铂(II)配合物近红外电致磷光材料,结构具有一定创新性、合成较为简单,该类双核铂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具有明显的红移,这为开发新型高效有机环金属铂配合物近红外电致发光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Tao R,Qiao J,et al.J.Phys.Chem.C.2012,116,11658.

[2]Ho C L,Yao B,et al.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2013,730,144.

[3]Guo Z,Park S,Yoon J,et al.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4,43,16.

[4]Eliseeva S V,Bünzli J C G.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0,39,189.

[5]Qian G,Wang Z Y.Chem.Asian J.2010,5,1025.

[6]Qian G,Zhong Z,et al..Adv.Mater.2009,21,111.

[7]Adachi C,Baldo M A,et al.J.Appl.Phys.2001,90,5048.

[8]Qiao J,Duan L,et al.J.Mater.Chem.2009,19,6573.

[9]Qiao J,Duan L,et al.J.Mater.Chem.2009,19,6573.

[10]Borek C,Hanson K,et al.Angew.Chem.Int.Ed.2007,46,1111.

[11]Sommer J R,Shelton A H,Parthasarathy A,et al.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1,23,529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9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