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8522.6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郭菁睿;王轶;黄崇德;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泽;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 通信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所述方法由终端执行时,包括:获取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确定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时频资源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确定的UCI的时频资源位置传输UCI,使得网络设备在预先配置的UCI的时频资源位置检测到所述UCI,进而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用于传输该数据的时频资源,避免了网络设备对每套时频资源的盲检,从而提高解调的效率,避免产生处理时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的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极高可靠、极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场景是5G通信的应用场景之一。在URLLC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低时延特性同时需要得到满足。为了满足低时延的需要,一种新的传输机制被提出来并成为5G通信的一种技术。在本申请中,把这种新的传输机制称为免受权(Grant-free)传输机制,但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名称,基本思想是,终端设备有新数据到达时,不需要向基站请求资源,而是直接使用预先分配的资源向基站发送该数据。
免授权传输相比于基站调度的授权传输方案,不必经过发送上行资源调度请求和等待接收基站的授权这一过程,大大缩短了传输时延,可以满足在时延方面的需求。
但是,在免授权传输机制下终端自行调整传输资源及对应发送参数时,基站预先不知道终端数据传输出现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基站需要在免授权传输资源上通过多次盲检才能得到上行数据,进而会增加解调的复杂度和处理时延,如何降低解调复杂度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解决了在免授权传输资源上网络设备通过多次盲检才能得到上行数据,进而会增加解调的复杂度和处理时延的技术问题,避免了网络设备对每套时频资源的多次盲检,降低了数据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首先终端设备获取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确定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时频资源位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确定的UCI的时频资源位置传输UCI。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令,所述下行控制信令包括下面至少一种: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与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时频资源位置的映射关系,以及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与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加扰序列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在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对应的UCI时频资源位置发送UCI,使得网络设备在预先配置的位置检测到该UCI后,能够快速、正确地确定出终端设备所用的时频资源,避免了网络侧对每套时频资源的盲检,从而提高解调的效率,避免产生处理时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查询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与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CI的加扰序列的映射关系,确定用于传输UCI的加扰序列;通过所述确定的加扰序列对所述UCI进行加扰。
上述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进一步对发送的UCI进行加扰,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根据UCI的时频资源位置信息和UCI的加扰序列,快速、正确地确定终端设备选择的时频资源,进而在时频资源块上进行解调,避免了网络侧对每套时频资源的盲检,从而提高解调的效率,避免产生处理时延。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终端设备执行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时频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8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