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48256.7 | 申请日: | 2017-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8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平市金田镇旷福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A01G7/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6 | 代理人: | 刘旭章 |
| 地址: | 53722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芨 紫玉淮山 套种 方法 | ||
1.一种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避风向阳地块且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土层深厚、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或腐殖质土壤地,冬季深翻25~35cm,种植前将地整起垄,垄上垄侧施足基肥;
(2)选种并种植:
紫玉淮山选种以及种植:选择无病斑、无腐烂的紫玉淮山块茎,切成70~90g的块蘸草木灰后晒1~2h,置于室内2~3d后移入苗床双膜覆盖催芽,待幼芽长出芽眼或长到0.8~1.2cm时将其移栽于垄的两边,紫玉淮山株距为30cm,定植时只留1个健壮的芽,覆盖保墒;
白芨选种以及种植:选择高度为0.6~0.9cm的白芨种苗栽于垄的中间,白芨株行距为15cm*15cm;
(3)田间管理:
①搭架引苗:在垄上设置半圆形棚架,棚架上覆盖大孔塑料网,引紫玉淮山藤蔓上架;
②中耕除草:在每年白芨起苗后、生长旺盛期和收获间作的紫玉淮山后进行中耕除草,第一年中耕除草5次,第二年成林中耕除草4次,第三年中耕除草4次,每次中耕都浅锄;
③肥水管理:每次中耕除草后使用农家肥追肥一次,另外在白芨苗高长到15~18cm时,对枝叶喷洒一次稀释800~1000倍的EM原露防虫液,在白芨的花谢末期,从白芨的根部喷施一次500~1000倍的EM原露稀释液;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其中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及时疏沟排除种植基地积水;
④病虫害防治:棚架周围设置防虫网,棚内设置防虫灯,发现病株及时拔出移出种植基地,然后在病穴施用0.3~0.5kg生石灰,另外白芨或紫玉淮山苗期每三周撒一次草木灰,每亩施入草木灰60~80kg;
(4)采收:每年11月上旬前将垄侧的紫玉淮山采收结束,白芨生长3年进行采收,第三年,紫玉淮山和白芨同时采收,在地上茎枯萎时,将白芨挖掘出来,切下有芽孢的块根做种用,其余块根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后,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述基肥为人蓄粪水和草木灰,人蓄粪水每亩施入100~150kg,草木灰每亩施入60~100k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述垄为梯形,上宽1.3~1.8m,下宽1.6~2.3m,垄高40~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紫玉淮山采用定向槽浅层栽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白芨种苗为组培驯化苗假鳞茎直径1~2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双膜覆盖催芽时温度为22~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紫玉淮山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所述病虫害防治中发现少量虫害及时进行人工杀灭,大片出现病虫害时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平市金田镇旷福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桂平市金田镇旷福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82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皮萝卜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棚苦瓜套种红薯的种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