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PVC电线槽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47240.4 | 申请日: | 2017-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9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pvc 电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讯管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线槽的产品结构。
背景技术
电线槽主要是用来将电源线、信号线等线材固定在地面、墙面或者天花板的建筑材料。目前,国内常见的只有一条通道。其布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强电与弱电分线槽处理。这种布线方式会浪费空间和人力、物力,且多条线槽分布在墙面上会导致不美观;另一种是强弱电线混合装入,但因强电周围有磁场,这样会对弱电的信号产生影响。如果是电视线,信号就不会很清楚,如果是电话线,电话就会出线杂音。另外,CN104638584A公开了一种布线槽,这种布线槽将强弱电线槽进行分隔,但强电槽和弱电槽没有进行很好的标记,因此在安装时,容易将强弱电线混装,并且这种布线槽的线槽主体与扣体之间的连接不紧密,在它们扣合位置,扣体突出于线槽主体表面,因此容易被误操作而打开,使得强弱线路外露,存在电线被损坏的可能,也存在触电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电线槽的结构,避免家庭强弱电相互串扰,同时规避线路安装过程的强弱电混乱,防止出现强弱电难以区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PVC电线槽,包括槽座,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座为挤出成型材,槽座内至少设有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强电空间、弱电空间以及隔离空间,所述强电空间、弱电空间以及隔离空间分别设有沿型材长度方向延伸的标记线,且各个空间的标记线具有互不相同颜色。
所述槽座的截面呈U型,所述隔离空间由U型结构底部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出的相互平行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构成;所述隔离空间的左右两侧即分别为强电空间和弱电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隔离空间分割成第一隔离空间和第二隔离空间。
所述槽座的两侧设有卡钩,所述槽盖为PVC挤出型材,槽盖的两侧设有与该卡钩相互扣合的卡槽,所述槽盖与槽体扣合后,槽盖的两侧面在横向不超出槽体两侧的外表面。
所述槽盖与槽体扣合后,槽盖的两侧面与槽体两侧的外表面的同一平面上。
所述槽盖的截面呈一字型结构,所述卡槽包括位于一字型结构端部且朝下延伸的外侧凸块和内侧凸块,外侧凸块与内侧凸块之间的空隙形成卡槽,所述槽体上的卡钩先向U型结构内部弯曲,然后朝上延伸,朝上延伸的部分插设在卡槽内。
所述内侧凸块的下部具有向卡槽内部倾斜的斜度,且在内侧凸块的末端设有向卡槽内凸起的第一倒钩。
所述卡钩朝上延伸的部分的末端设有向U型结构中心凸起的第二倒钩,所述第一倒钩与第二倒钩相互扣合。
所述第一倒钩的下端面及第二倒钩的上端面为圆弧面或斜面。
进一步,所述强电空间的标记线由红色PVC材料构成,其宽度与强电空间的宽度相当;所述弱电空间的标记线由蓝色PVC材料构成,其宽度与弱电空间的宽度相当;所述隔离空间的标记线由白色PVC材料构成,其宽度与隔离空间的宽度相当。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VC电线槽,采用红蓝白颜色对强弱电分色分线,坚持“强电用红色,弱电用蓝色”的设计概念,挤出时用三色挤出机对槽座进行红蓝白分色处理,规避了线路安装过程的混乱,方便安装工人进行强弱电识别、布管、检修及后期家庭布线升级,防止出现强弱电难以区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隔离空间和第二隔离空间,第一隔离间能吸收或隔离强电线磁场向弱电区扩散,第二隔离间能吸收或隔离弱电线信号场向强电区扩散。这样强弱电线同放一个线槽内也不会发生强弱电相互交叉、干扰。从而节省布线时将强弱电线分离布置而造成的浪费,同时隔离空间还能起到散热作用,避免电线过热加快电线老化。另外,通过改进扣合结构,在安装时槽盖的卡槽对准主体的卡勾用一定力压下,卡钩会嵌入卡槽内,形成相互扣着的状态,并保持主体与槽盖两侧外表面在同一平面上,使得它们之间不易因为误操作或碰触而打开,装好后结构牢固,还能防止雨水与水滴渗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PVC电线槽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PVC电线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槽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槽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72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