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6742.5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大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原博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静电 喇叭 振动 制造 方法 | ||
一种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首先是纺纱:在抓棉、混棉及梳棉等子步骤至少一者中,将抗静电剂添加于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抗静电剂包含脂肪胺聚氧乙烯醚(Fatty Amine Polyethylene Glycol Ether)以及水并且其浓度为1~40wt%,藉以去除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静电,使其在通过梳棉机时,不会上飘卷回上绒辊而顺利地通过梳棉机,提高梳棉机通过性,进而达到开纤功效。然后,再将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依序经过并条、粗纺、精纺、筒子及成包等子步骤。接着,经过织布、含浸、干燥、热压成型及裁切等步骤之后,以获得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以在纺纱步骤中去除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静电的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及图2,图1是现有的喇叭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弹波的立体图,一般典型的动圈式喇叭1包括有振膜1A、悬挂系统及动力系统。振膜1A的作用是移动空气,一般为锥形或半球形的音盆。悬挂系统则是由弹波1B与悬边1C等结构组成,用来负责牵引振膜1A的定向移动。动力系统包括有音圈1D及永久磁铁1E,并且能够让振膜1A产生振动,从而使空气振动而发出音频传送到人耳,达到声音还原供人聆听的目的,实现了电能到声能的转换。
一般喇叭1内部所包含的非金属零件有多种是采用布材制成者,其主要原因在于经过特殊处理的布材具备适当的弹性与强度,能提供喇叭作动时所要功能的要求,例如振膜1A、弹波1B、悬边1C或者小型喇叭中的鼓纸等均属之,此类非金属零件统称为喇叭振动片。
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为纺纱、织布、含浸、干燥、热压成型及裁切。纺纱步骤包含抓棉、混棉、梳棉、并条、粗纺、精纺、筒子及成包等子步骤,以获得经、纬纱等纱线。在织布步骤中,织布机将经、纬纱交织出一喇叭振动片布材。在含浸步骤中,喇叭振动片布材含浸树脂,以提高布材的强韧度。在干燥步骤中,将喇叭振动片布材上的树脂的水分烘干。在热压成型步骤中,将喇叭振动片布材沿其长度方向展开,并沿其长度方向在一或数行的喇叭振动片成型区域之中热压成型出喇叭振动片的预定形状。在裁切步骤中,将这些喇叭振动片成型区域上的喇叭振动片的预定形状切下,以获得喇叭振动片。喇叭振动片的成本占据整组喇叭的成本比例极小,但是对于喇叭的音质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然而,在纺纱步骤中,合成纤维(例如:聚酯纤维以及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所形成的棉网容易因为静电因素,而在梳棉机的前端上飘卷回上绒辊,导致棉网破裂成条偏细而使梳棉机停机,影响到梳棉机通过性,从而发生开纤失败的状况,无法完成后续的喇叭振动片的制程。
再者,现有的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通常是在裁切步骤之后,添加抗静电剂在喇叭振动片上,以形成一抗静电剂层包覆喇叭振动片的树脂固形层,以获得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期使用之下,抗静电层因为没有受到任何保护而会剥落,从而降低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防静电效果。
此外,单一层抗静电层所能提供的防静电效果有限,此为现有的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防静电效果不佳的另一个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借由在抓棉、混棉及梳棉等子步骤的至少一者中,将特别适合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抗静电剂添加于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去除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静电,使得聚酯纤维或者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在通过梳棉机的时候,不会上飘卷回上绒辊而顺利地通过梳棉机,提高梳棉机通过性,进而达到开纤的功效,从而能够完成后续的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制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的制造方法,树脂固形层能够保护本发明所制成的去除静电的喇叭振动片上的第一抗静电层,防止第一抗静电层剥落,因而能够确保第一抗静电层永久提供防静电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原博,未经大原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67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