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监控式光电振动反应力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646533.0 | 申请日: | 2017-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31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宋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A63B24/00 | 分类号: | A63B24/00;A63B71/06;A63B21/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力器 电动伸缩杆 振动装置 安装板 底板 正弦波振动 机械平台 可监控式 振动反应 计时器 拉力传感器 运动员肌肉 顶部安装 肌肉反射 力量训练 固定环 位置处 协调性 力量 两组 桌板 纤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监控式光电振动反应力量装置,包括底板、光电振动装置、拉力器和电动伸缩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光电振动装置,所述安装板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两组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顶部皆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安装板顶部靠近电动伸缩杆一端的两侧皆安装有拉力器,且拉力器位置处的安装板顶部皆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桌板顶部远离拉力器的一端安装有计时器。本发明安装有光电振动装置,光电振动装置可以对机械平台产生5赫兹至26赫兹的正弦波振动,运动员在正弦波振动的机械平台上进行力量训练对发展力量更加有效,可有效提高运动员肌肉纤维募集程度和肌肉反射能力及协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监控式光电振动反应力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反应力量的测试与练习除了杠铃的仰卧直臂拉、头后弯举练习以外,主要采用挥片、拉皮筋、投掷重物等练习手段,通过拉伸进行力量测试的结果则更为准确,现有的反应力量训练装置在使用时,运动员不能直观的了解到自身运动信息和训练时间,使得运动员不能根据相关的运动信息对自身的运动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且现有的反应力量训练装置大多只能进行单方向拉伸,使得手臂肌肉不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不能为运动员的运动效果提供有效的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监控式光电振动反应力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监控式光电振动反应力量装置,包括底板、光电振动装置、拉力器和电动伸缩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光电振动装置,且光电振动装置顶部的一端通过两组第一轴承座安装有第二轴杆,所述第二轴杆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从动轮,且第二轴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导向轮,所述光电振动装置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通过两组第二轴承座安装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外部的一侧套设有第二偏心轴,且第二偏心轴顶部远离第二轴杆的一侧安装有向下倾斜至第二偏心轴的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轴杆远离第二偏心轴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偏心轴,且第一偏心轴上靠近第二轴杆的一侧安装有向下倾斜至第一偏心轴的第二传动杆,且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安装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之间靠近第一偏心轴的一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轮与从动轮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通过皮带轮与第一导向轮连接,所述光电振动装置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两组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顶部皆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安装板顶部靠近电动伸缩杆一端的两侧皆安装有拉力器,且拉力器位置处的安装板顶部皆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外侧皆套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外侧皆安装有两组L型固定杆,且L型固定杆的底部皆固定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结,且固定结的顶部安装有绳索,所述绳索穿过固定环,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有滑槽,且滑槽上通过滑杆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桌板,且桌板顶部靠近拉力器的一端安装有拉力显示器,所述桌板顶部远离拉力器的一端安装有计时器,且桌板底部靠近拉力器的一端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拉力显示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远离拉力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侧皆设置有环形防摩片,且环形防摩片两端的半径大于环形防摩片中间位置处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侧壁的上下两端皆安装有两组加强肋,且加强肋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桌板的底部和滑杆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绳索远离限位杆的一端皆设置有拉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6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优化充电电流获得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钢管矫正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