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4625.5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7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叶思超;郭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泾县谷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4259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当侦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从亮屏状态进入黑屏状态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黑屏状态的黑屏时间;若所述黑屏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退出主机模式,进入休眠状态。本发明实现了在移动终端通过外接设备实现双LTE通信过程中,外接设备通过内置电源给自己供电,移动终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移动终端的电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用户随身携带,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在运营商和各大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商的牵头下,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CA(Carrier Aggregation,应用载波聚合技术)以及最新的5G(5th-Generation,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上网带宽。在此种背景下,一种提高用户上网带宽的方式也悄然而生,移动终端连接两个调制解调器,每个调制解调器都有对应的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卡,且每个调制解调器都可以独立上网,然后在上层将用户访问的网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两个数据网络的网速叠加,从而达到提高上网带宽的目的。由于运营商对传统用户上网带宽的垄断和限制,终端厂商可以通过该网速叠加技术方案加大用户上网带宽,有效的整合了移动终端中两张SIM卡的上网资源,并实现了真DSDA(Dual SIMdual active,双卡双通),以及双卡双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待机。
因此,为了使移动终端连接两个调制解调器,将移动终端与含有调制解调器的外接设备的连接,以实现真DSDA,以及双卡双LTE待机。但是如果当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连接过程中,连接移动终端和外接设备的接口对应的驱动的休眠锁一直处于有效状态,即该驱动一直都持有休眠锁,因此会导致移动终端不会进入深度休眠状态,从而浪费移动终端的电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移动终端通过外接设备实现双LTE通信过程中,移动终端无法进入休眠状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通过预设接口与外接设备连接,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应用处理器和与第一用户识别卡以及和第二用户识别卡连接的第一调制解调器,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第二应用处理器和第二调制解调器;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当侦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从亮屏状态进入黑屏状态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进入所述黑屏状态的黑屏时间;
若所述黑屏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若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退出主机模式,进入休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运行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退出主机模式,进入休眠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侦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黑屏状态进入所述亮屏状态时,检测所述预设接口是否处于空闲模式;
若所述预设接口处于空闲模式,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空闲模式进入所述主机模式,以唤醒所述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当侦测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黑屏状态进入所述亮屏状态时,检测所述预设接口是否处于空闲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预设接口未处于所述空闲模式,则在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次检测所述预设接口是否处于所述空闲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泾县谷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泾县谷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4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