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分级转化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3591.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9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常春;白净;方书起;陈俊英;李洪亮;韩秀丽;刘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17/56 | 分类号: | B01F17/56;C08H7/00;C08B1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小伍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分级 转化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秸秆转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分级转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收集得到的秸秆经粉碎后,与月桂醇进行转糖苷化反应,固液分离后的液体经减压蒸馏后得到含有糖苷的表面活性剂,回收的高级脂肪醇可以循环利用。固液分离后的固体残渣经碱溶、酸析得到木质素。剩余的纤维素残渣进一步经碱化和醚化,可制取羧甲基纤维素。该工艺过程所得到的产物包括: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和木质素,实现了生物质秸秆的高值化分级转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秸秆转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分级转化利用的方法,可以实现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分别转化为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年产量可达到8.4×108 吨。但秸秆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焚烧和随意丢弃现象较为严重,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引发了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秸秆资源一直是人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目前,秸秆资源在许多领域中逐渐得到应用,如:秸秆还田(CN106278537A)、秸秆造纸(CN104313930A)、秸秆塑料(CN203013150A)、秸秆沼气(CN104561112A)、秸秆发电(CN101886558A)、秸秆乙醇(CN201817468U)等。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秸秆转化的技术方式主要有物理转化、热化学转化与生物转化等;虽然秸秆的转化利用方式较多,但普遍存在转化效率低、转化条件苛刻、转化利用的经济性较差等不足。因此,开发高效、温和的转化工艺,以及充分利用秸秆各组分的高值化分级利用是一种有效的转化方法。
近年来,尝试对秸秆进行高值化分级利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将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有效分离,并进一步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是秸秆资源产业化应用最具潜力的一种利用方式。蒸汽爆破是当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分级方法。如:采用二次蒸汽爆破的方法,可以进行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离(CN104404803A);利用蒸汽爆破结合水抽提方法,可以将半纤维素进行分离,进一步通过乙醇发酵将纤维素加以利用,发酵后的残渣可以提取木质素,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最大化(CN 101643796A);同样,采用蒸汽爆破-机械梳理分级可实现秸秆组织水平的分离,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CN101058948 A);此外,在汽爆秸秆原料的基础上,有采用秸秆羧甲基化乙酰化进行组分分离的方法(CN101463091)(CN101139400)。上述方法都是建立在蒸汽爆破的基础上,但由于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通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因此汽爆过程的能耗会成为秸秆分级利用的主要障碍。CN105884907公开了一种秸秆组分分离制备超低粘度羧甲基纤维素的方法。该工艺采用酸法水解半纤维素和有机溶剂提取木质素,实现了秸秆组分的分级利用。但采用酸进行半纤维素的水解,需要在高压釜中进行,较高的反应压力也不利于过程的大规模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秸秆分级转化利用的方法,该分级转化利用方法具有反应条件简单、转化效率高、便于大规模推广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秸秆分级转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将秸秆粉碎至20~80目,先加入高级脂肪醇,秸秆与高级脂肪醇的质量比为1∶5~20,再加入酸催化剂进行转糖苷化反应,反应体系中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10%,反应温度80~150 ℃,反应时间1~10 h,转糖苷化反应结束后进行第一次固液分离得固体残渣A和滤液A,滤液A首先经MgO调节pH值至2~6,然后用质量浓度10~30%的碱溶液调节pH值至7~10得中和液,中和液在温度为120~180 ℃、压力为0.1~0.6 kPa下蒸馏脱醇,得到回收的高级脂肪醇和含有糖苷的秸秆表面活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3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