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断或接通供油系统油路介质回流的隔断止回阀在审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切断或接通供油系统油路介质回流的隔断止回阀,旨在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可靠,经久耐用,阀门关闭平稳、压力波动较小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阀杆通过弓形剖面的阀盖及其内置复位弹簧连接位于止回阀体下方的止回阀座;在回流状态发生时,进入接头阀体管的流动介质向下推动阀盖,联动复位弹簧反向推动止回阀体回到初始位置,将止回阀体密封面贴合在止回阀座的端向线接触凸缘密封环上,阻断流动介质从出口向阀门进口处回流;从而实现改变流动介质流向,控制阀杆的上下游阀腔之间流体介质的切断或接通,隔断或零压隔断的流量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止回阀体积大、质量重、难装配和阻力大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断或接通介质,控制流量,改变流量,改变介质流向,防止介质回流的 装置,尤其是用于柴油机燃油供油系统低压油路中使用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背景技术
通常,倒流防止器是用于城镇的楼宇及小区供水系统、消防用水系统、市政供水管道系统等,防止不洁净水倒流入主管网的现象发生的双流道泄水阀。现有技术中是低阻力倒 流防止器由一个双级止回装置的主阀和外挂式排水器两部分组成的装置;它的功能是在任何 工况下防止管道中的介质倒流,达到避免倒流污染的目的。这种由两个隔开相互独立的进、 出水止回阀和流体安全控制的泄水阀组成的双止回装置的主阀被设计成等截面双流道和一体 式结构,泄水阀的压力腔与上游供水压力相连,三个内部阀门除共用阀体,阀内设置有进口 止回装置和出口止回装置,两个止回装置的阀瓣与阀座的关闭密封力均来自出口段与进口段 的压力差,两个阀瓣由一根连杆和辅助弹簧进行柔性连接而联动,两个阀瓣仅靠一根主推弹 簧复位。当主阀开启通水时,排水器自动关闭;当主阀止回关闭后,排水器自动开启,将主 阀中间腔内的介质排空,在进出口段之间形成空气隔断。低阻力倒流防止器为适合低能耗高 安全性能的指标,保证泄水阀正常关闭及开启,采用双膜片结构,通过采用超大双膜片感应 控制室结构,提高对泄水阀作用力来保证倒流防止器的安全性。同时考虑到如果膜片橡胶件 损坏后,保证泄漏介质都会通过空气隔断上、下腔排出阀外,确保控制上、下腔不会发生倒 流现象。正向通水时,进口压力大于出口压力,两个止回阀瓣开启,排水器关闭。进口压力 小于等于出口压力时,两个止回阀瓣关闭,排水器开启,反向关闭。进口压力小于出口压力 时,两个止回阀瓣处于关闭状态,排水器处于开启状态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止回阀瓣的阀口 有垃圾卡阻,产生渗漏,所漏介质均流向中间腔,经过排水器直接排出阀外。这种由前后两 个止回阀和中间自动排水器组成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不足之处在于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体 积大,不适合柴油机燃油供油系统低压油路中使用。目前国内外该类低阻力止回阀产品,在 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普遍存在水头阻力大、鸭嘴阀体型笨重、难装配、球形止回阀密封性能 差等问题,不能完全符合柴油机燃油供油系统现行的设计规范要求,给设计选型和实际使用 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不能彻底解决“隔断安全性与阻力性能之间彼此矛盾的难题。在柴油机 燃油供油系统中;电磁阀输入电流越大,燃油压力响应越快;工作频率越高,燃油达到预定 压力所需时间越长。燃油在燃烧室点火前必须完成雾化,以达到合适的雾化液滴尺寸。供油 压力需要稳定,压力波动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燃料填充时间是爆震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爆震频率是关系到推力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对爆震波的成功起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发动机点火成功与否,并且影响发动机的起爆过程。当增加负荷时,伺服阀使高压 油进入油动机活塞下油腔,油动机活塞向上移动。经杠杆或连杆使汽阀开启;当减小负荷时, 伺服阀使压力油自活塞下腔泄出,借助弹簧力使活塞下移而关小汽阀。只要阀位指令信号与 活塞位移(LVDT的反馈)的差值不为零,伺服阀就控制油动机的活塞位移。只有差值为零时, 电液伺服阀的主滑阀回到中间位置,从而切断油动机的油通道,油动机停止运动。供油部分 和油料回流部分管道系统位于储油间内,对于每一个中压主汽阀的组合机构,只要关断隔绝 阀的进油,并有逆止阀阻止回油的倒流,各执行机构的回油通过压力回油管先经过回油滤油 器然后回至油箱。由两个止回阀串联而成普通型隔断阀,工作原理较简单,当其中有一只密 封破坏时,另一只还起密封作用,防止回流。但二只止回阀密封同时破坏后,就失去了止回 作用,其安全可靠性相对差些。现有技术低阻力止回阀通常不能满足柴油机燃油供油系统低 压油路使用的低阻力倒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威特电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威特电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3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