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3104.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葛志华;季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翰烽美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G01C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变形 自动化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岩土中修建隧道及地下工程,理论的合理性分析比较困难,牵涉的问题繁多,其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方法的难以模拟性、围岩与结构支护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现代隧道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借助现场量测对围岩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信息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和修正完善设计,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安全的必要保障。目前的隧道施工,大多采用接触量测方法,但该方法施工干扰大,对于大跨度隧道的监测难度大;同时,接触量测只能进行相对周边位移的安全评价,其对隧道存在的偏压位移、隧道洞体的整体下沉位移及CD施工法的中隔墙位移无法做到安全预警。因此,接触量程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从高精度、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原则出发提出了非接触监测,但是非接触监测也存在监测时间长,受施工影响,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为解决以上问题,特提出使用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进行隧道自动化监控量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可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围岩净空位移、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等进行测量,每一断面均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置基准点:在隧道出口设置4个地面基准点,其中2点为校核点;
(2)设置变形点:在隧道洞内衬砌断面上设置5个变形点,分别位于两墙脚、两拱腰及拱顶处;
(3)设置测站:洞内边墙电缆槽上上设置仪器测站;
(4)观测:将全站仪放置在测站上,全站仪的各项轴系误差及指标差进行准确调校,观测时,打开仪器的角度改正及补偿器功能,并对仪器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气象改正,观测采用记录测量模式,所有观测监测点均存储在仪器内;
(5)数据处理:全站仪将测量数据上传到计算机上,计算机将自动进行误差评定、回归分析,并相应输出量测成果,并打印报表;
其中,所述步骤(2)中变形点为由薄钢板弯成直角形状并固定在衬砌表面上,并将反射膜片裁成方片粘在钢板上而形成。
前述的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变形点处设置的反射膜片与全站仪光轴的倾斜角度不大于30度。
前述的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地面基准点用混凝土浇铸而成,埋置深度1m,采用对中杆及圆棱镜观测。
前述的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三次重复设站,每次设站采用双盘测回结合三次重复照准的冗余观测方法,即每一测站上分别用两个盘位连续、重复照准三次目标点,得观测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一次设站观测的结果。
前述的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仪器测站的周围设置有防护区。
前述的一种隧道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钢板的厚度为2.5mm,反射膜片为70mm*70mm的正方形片。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围岩净空位移、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等进行测量,每一断面均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2、因为全站仪仪器可用后方交会设站,这就给测量带来很大灵活性,可以在不同的现场条件下选择最佳位置设站,减少其它工序对测量的干扰,反之也减少了测量对其它工序的干扰。在某些人力设备不能到达的或危险的地方,只要满足测程与通视两个条件就可完成测量任务,减少测量对其它机械设备(如脚手架,升降机等)的依赖。因全站仪采用极坐标的方式进行放样,加上其自动化程度较高,一般即需两人即可完成作业任务;
3、传统监控量测一般在出渣完后进行,往往占用数十分钟的时间,而采用全站仪放样,尤其是通风效果好时,可在出渣的同时进行监控量测,边装渣边测量,实现零分钟测量;
总之,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出现,使传统隧道监控量测不易、不能解决的总是得到很好的解决,准确、快速、灵活的测量,有望建立隧道表面数字模型,准确快速绘制监测点变化趋势图,为施工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减少浪费,减少返工,为整个工程提供基础保证,这一技术将在隧道监测中得到普及,取代传统监控量测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翰烽美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翰烽美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3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